分享更多
字体:

新股首日涨幅频创新高投资者何以“伤疤未愈忘了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12:57 来源: 新闻晚报

  据新华社电

  上市新股中科金财首日涨幅高达82.09%,位列今年发行新股首日涨幅三甲之列。

  在经历了市场低迷时的破发潮后,刚刚略有起色的A股却又迎来了“炒新热”,投资者缘何伤疤未愈忘了痛?

  伤疤未愈忘了痛

  疯狂的上涨,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在去年惨淡行情中因为打新而亏损、甚至套牢的投资者。

  尽管打新亏损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但是随着市场的转暖,对于新股的热衷又有了抬头的趋势。

  在现行的发行制度下,网上申购资金永远都处于亢奋状态,以之前创下发行市盈率新低的中国交建为例,网下申购不足,由承销团包销的同时,网上冻结资金仍然高达1743亿元,网上最终中签率也仅有1.28%。

  大盘股的发行都获得如此热捧,更不用提中小盘个股。最新公布中签率的吴通通讯网上申购中签率更是低至0.299%。

  新股暴涨不改溢价风险

  新股首日暴涨,往往伴随的是高溢价和高风险。而幕后少不了游资的炒作。

  根据大智慧软件统计显示,上市当天,从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证券营业部买入的吉视传媒股票总额达到7557万元,位列各买入营业部的榜首,而紧接着,这家营业部又出现在了卖出金额营业部的首位,累计卖出金额更是高达8191万元。

  更为默契的是,上市首日排在买入营业部前四名的,齐刷刷地在第二天列在了卖出营业部的前四位。除了上述银河证券营业部,其他三个营业部分别是中投证券江门堤东路证券营业部、招商证券深圳益田路免税商务大厦证券营业部和光大证券宁波彩虹南路证券营业部。

  如此集中、一致的动作,显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如此的快进快出,显然也是为了“赚快钱”。

  机构、散户新股两重天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投资的行为与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相悖,集中体现为 “炒新”、“炒小”、“炒差”和“炒短”。

  与资金在二级市场上的追捧新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在经历了去年的破发潮之后,已经开始退出新股申购。

  最为典型的就是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和华宝兴业基金,两家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宣布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和网下配售,也不再安排接待新股发行路演和推介活动。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直饱受争议的新股发行制度。

  在上海刚刚结束的 “价值投资与蓝筹股市场建设”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在发言中指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应率先引领价值投资。

  来自汇丰晋信基金的观点认为,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疯狂与回归之后,投资者已经在用越来越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中小板上市公司所谓的 “成长性溢价”。当流动性泛滥的潮水退去后,投资者才发现蓝筹板块才是市场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只有蓝筹板块价值不断地显现才能推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