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86岁郑裕彤再度荣休香港新世界步入“纯官年代”郑家纯能否“二战告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12:55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制图 任萍

  对耄耋老人郑裕彤来说,周大福珠宝金行掌舵人、新世界发展主席、恒生银行独董这些标签都属于往昔的荣耀。过去一年他最大的心愿,是取道周大福IPO摘下“华人首富”头衔,登临财富之巅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淋漓。但IPO最后关头的估值缩水,还是让他的首富梦残酷陨灭。或许是这场晚年最倾注心血的赌局的功败垂成,让沉浮商场数十载的 “鲨胆彤”坚定了退意。昨天起,86岁高龄的郑裕彤荣退。主席之位传到了长子郑家纯手中,而延续了家族企业的 “立嫡”特征,郑家纯的长子郑志刚则升任联席总经理,以32岁低龄成为香港蓝筹企业最年轻CEO。

  老少之间的权力更迭,显得理所当然和不动声色。可翻开郑家纯履历,这其实是他第二次受命接管家族商业帝国,只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上一次,是以满盘皆输嘤嘤告终。那么,这一次接掌3000亿家族生意,结果又当如何呢?

  ◎郑家纯 初战曾失利 再战成悬疑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2001年秋天,香港2000部巴士的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映着内地人相当熟悉的《康熙王朝》剧集金装版,霸气外露的旋律和词作一时间风靡街头巷尾。而在千头万绪的家族事业中难以脱身的郑家纯也是《康熙王朝》的拥趸。他曾多次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坦言“喜欢看明争暗斗的宫廷戏”。帝王御人之术、臣子为官之道、宫廷里的勾心斗角和生存法则,都让这个一出生就肩负着传承财富“香火”使命的豪门长子醉心不已。

  不过,他曾经独当一面的首次“出征”,却远远没有剧中人那样心计圆熟、炉火纯青。 1989年,正当64岁鼎盛之年的郑裕彤突然宣布退下火线,接力棒也就一度交到了郑家纯手中。当时的郑家纯只有43岁。年轻气盛的他似乎充满了变革冲动,于是在接棒之初,他就作出了系列大胆决定:斥资42亿元买入美国华美达酒店集团、与永兴换股收购永安集团、与丽新发展林建岳合作收购亚视47%股权等。这连串大动作令新世界债台高筑。 1991年,郑裕彤不得不重出江湖,卖掉大批物业套现抵债,并将亚视股权转手给林建岳的父亲林百欣“断腕自救”。或许是意识到子辈尚无足够实力担负重任,力挽狂澜之后,郑裕彤再度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

  如今新世界系终于从“彤叔时代”进入了“纯官时代”。但尴尬的是,对于郑家纯这次能否打理好包罗珠宝、地产、基建、百货5家主要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2678亿元的家族生意,香港股民却“以脚投票”传递出疑虑。

  2月29日午间公布董事会架构重组后,新世界发展股价午后便一路大跌近4%。发布会现场的港媒关注点也离不开郑家纯当年的投资失利。而面对好记性的市场不断旧事重提,郑家纯也似乎只能以 “人非圣人,难免有错”、“下一次出错都不出奇”的谦辞低调相对。

  但事实上,一系列变革又已在酝酿之中。据郑家纯自己透露,集团已制定了5年计划,期望于2015年度前,每年落成楼面600万方尺,会由今年起逐步以现楼、楼花的方式、以贴市价价格推售项目,期望可以稳定公司销售及盈利表现,并希望每年公司业务可有双位数字增长。他还表示,日后会透过农地补价、旧楼收购及投标方式来增加香港土储。

  是二战告捷还是再度折戟?一切尚待时间检验。

  ◎郑志刚 富三代之惑 “文青”的突围

  从身份标签上看,谈及郑志刚,首先是郑裕彤的长孙,其次就是郑家纯的长子。确实,现年只有32岁的郑志刚还没有太多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机会,也就谈不上多大耳熟能详的商业成就。甚至对一些喜欢八卦的香港人来说,郑志刚的名字还和“极奢婚礼”联系在一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郑志刚在2009年举行婚礼时耗资超过了1.4亿港元。其实,作为“80后”郑志刚是新世界财团的第三代传人,之前也已经挑起了协理家族生意的重任。在郑志刚的名片上,林林总总写着这些头衔: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还有CentennialSuccessLimited及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之董事等。昨天起,他的新名片上又多了新的一条:新世界发展联席总经理。背后潜台词则是:香港蓝筹企业最年轻CEO。

  没有人比郑志刚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处境。 14岁他便远赴美国求学,读了一门看起来与家族生意关系不大的专业——东亚文学。对此他自己关于“希望用最充裕的大学时间去体会人文内涵,领悟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的解释,听来也颇多文学青年的理念意味。大学毕业后,郑志刚曾任职于高盛和瑞士银行,初涉财务管理。由于“从小便知最终要回归家族生意”,他迅速完成了文学向金融的职业定位转型。

  身为第三代继承人,郑志刚也曾表示,希望为家族企业带来创新变革,不仅仅作为一位年轻的“守成者”。晋升联系经理意味着郑志刚将要面对更多具体事务,而掌管一个东方家族企业对身受西方理念影响多年的他来说,首先需要完成融合管理风格的突围。 “我会采取西方管理制度,但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会贯穿其中”——他的想法究竟是胸有成竹还是纸上谈兵,只有假以时日才能看清。但不可否认的是,郑志刚的理念中已经流露出许多“80后”、尤其是“80后文青”轻质软性的个性特征。 2010年的他,最倾心打造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品牌:K11,以独立传递他本人的梦想和信念。

  ◎郑裕彤 学徒到巨富首富梦抱憾

  谁也说不清楚,郑裕彤选择此时隐退,是否与“华人首富”的失之交臂有几分联系。那场2011年下半年最大规模的IPO,曾被广泛认为约等于改写华人的财富版图。当时按照投行们的估算,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珠宝商的周大福若成功上市,郑裕彤家族持有周大福控股74%股权计算,郑裕彤个人资产将在福布斯2011年的富豪榜上的资产基础上暴增至2440亿港元,有望将稳坐华人首富位置18年之久的李嘉诚取而代之。但或许是“撼山易、撼首富难”的神秘定律再次发酵,最后周大福IPO时的发行定价只有15港元,为招股价区间15港元至21港元的下限,集资净额约157亿港元。按此算总市值约1500亿港元。这较之前投行对周大福 2400亿-3000亿港元的估值,缩水了接近一半。

  上市之后,郑裕彤的财富增加了995亿港元。虽然也已是天文数字,但他1697亿港元的身价和2027亿港元的李嘉诚相比,仍只能屈居第二。

  而时间是最残忍的法器。已经86岁的郑裕彤恐怕再也无力回天,最终无法梦圆首富。另一方面,启动“融资战车”虽是老骥伏枥的郑裕彤最后一搏,但风险也隐约显露。按照周大福珠宝总经理黄绍基说法,公司计划明年始每年新增200家店面,实现2016年达到2000家,比未上市前的远景规划提前了四年。如果珠宝行业如果出现动荡,“鲨胆彤”又该何以应对?此时,激流勇退或许也是传奇一生的最好注脚和归宿。

  其实和注定要受公众拷问的郑志刚处境类似,当年入赘金铺老板时曾是一名学徒的郑裕彤也曾被质疑为乘龙快婿额度“平步青云”,但短短几年,世人便收回了偏见的目光。因为从岳父手中接过的家业不过是澳门同行中小有名气的“周大福”,而执掌周大福才4年的郑裕彤便突破古老金铺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一班旧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有限公司,成立了香港金饰珠宝行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非议最后终止在强劲的业绩面前。在“勤”与 “诚”两字精神的烛照下,周大福1960年的盈利达到了500万港元,之后营业额更直线上升至以亿为单位。

  世人对郑裕彤的迅速认可,还因为相比出生便“珠光宝气”的儿孙,郑裕彤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贫穷。即使到了现在,佛山市顺德下辖的伦教镇仍算不上繁华商埠。更不用说在郑裕彤出生时,故土还只是封闭偏远的边陲小镇。他的父亲郑敬治只是当地一名绸缎庄伙计,尽管后来儿子富甲一方,后人却始终无法考证出这个名不经传的绸缎庄名字。这也让郑裕彤传奇一生中的种种成就被归结为商业天赋。包括他投注几十万成本首创“九九九九金”、颠覆传统经营术、斥巨资买下南非钻石加工厂并坐上最大钻石进口商的宝座、独资或合资抄底香港20余个地盘等等。

  现在,戴着巨富脸谱的这一切都落下了帷幕,郑裕彤将来要做的,只是远离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频繁紧密的各种会议,安心颐养天年——充其量不过是偶尔收看一下公司新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