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业父子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7: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潘沩

  吴选之:

  我们公司2008年5月份成立的,这三年半的时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废旧仓库开始发展,建了实验线、中试线,每个线的工作上都有很突出的成果,比我们国家搞几个五年计划的速度不知道快多少,这个团队在这么短时间做到这样,人的因素太重要了。

  很多人在外面传说我们龙焱破产了,因为我们过去也没有报道过。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我们公司一个文化叫“理解、勤奋、严谨、创新”,大家的事业心都很强,我们团队的很多人,工资比国外还少,我们也是比国外还少。

  (记者问:应该有期权吧?)

  期权是一条,更重要的是大家更愿意为国家做点事,这点在很多人讲起来觉得是笑话,但我们确实有这个情结。我不是要你们写,但我们的员工没有一分加班费的。

  (第一太阳能)现在平均效率是11.7,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达到11以上的水平,基本是它去年的水平。我们在技术上不会输给他们太多,因为人家做了二十年,我们做组件才几个月时间。技术上面我们不会比他们差很多,但是其他色块上,我们跟它们有竞争优势,第一,主要设备都是我们主要研发,知识产权属于我们。

  我们龙焱已经申请9个专利了。现在正在受理期间。还有几十项逐步申请,第二是我们的材料成本,现在我们材料及物除了封装上用一到两个国外的材料以外,其他全部用我们国产材料,也就是龙焱已经掌握了用国内生产的价钱比较低质量可能稍微差一点的材料照样做出世界一流的组件,这是龙焱的真功夫。

  我们这次生产线调试是一次成功,第一次就做出了10%的组件,别人根本不可信,包括引进的设备都不可能做到一次投产成功。

  我相信只要你能做一片就能做十片,你能做十片好就可以做一百片好的,这里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工艺的重复性已经有很多的验证。

  从成本上来讲,第一太阳能现在能做到每度电0.75美元,我有把握我们能做到1美元。

  吴奔:

  他(吴选之)的经历也蛮丰富的,做了30年的太阳能,从多晶硅、单晶硅、碲化镉,非晶硅、透明导电膜,聚光电池、砷化镓,他全都做过。

  1983年,他以前是在有色金属研究院,就是做硅的研究的。所以1987年邀请他回来主持这个项目,他就1987年回国,带领11个科研院校,来做中国第一条非晶硅中式生产线,当时也是设备自己做,工艺自己开发,这个项目是1990年完成的,当时做出来的东西转换效率也达到了5点几。

  从1996年在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始带领一个科研小组来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在2000年的时候,他带领的小组就打破了碲化镉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的世界记录,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因为他做过非晶硅的中式生产线,所以他非常注重他研发的技术能不能大规模地去应用生产,所以他研发的很多技术都是不光要做高转换效率的电池,而且可以在生产当中去应用,所以有些技术当时就被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看中了,当时第一太阳能也是通过美国能源部的关系,跟美国能源部建立了一个项目,能源部派这些专家去帮助第一太阳能做技术提升和产线技术的提升,所以前前后后我父亲作为一个美国能源部的顾问,去第一太阳能跟他们合作了有七年的时间,光去他们工厂大概就不下10次。真正见过第一太阳能的工厂的人是不多的,这方面第一太阳能是非常保密的,你很少能看到它生产线的照片,我父亲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人,真正见过第一太阳能的生产线。

  所以他从1999年一直合作到2005年,在第一太阳能上市之前,当时第一太阴能希望我父亲能跟他们签一个保密协议,但是我父亲说我是美国能源部的人,我不可能跟你签这个保密协议,我不可能只帮第一太阳能一家企业,我还得去帮别的家,别的做碲化镉的。当时美国能源部也不同意我父亲签这样的一个保密协议,所以当时我父亲就跟第一太阳能说,那我以后就不再来你们工厂了,你们有事给我打电话,从2005年以后,他就不再去第一太阳能的工厂了。

  2007年8月份,他从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退休。10月份回国。他回国的时候,我刚才说的周公,就是跟着他在美国做了6年的一个主要的助手,也是11月份就从那边辞了职,带着3个小孩回国来投奔我们。张博士以前是在GE,也是做薄膜的,也辞了那边的工作,带着两个孩子回国。刚才看到的那个包钢(音)他是把老婆孩子都扔在美国,回来跟我们一起干,所以这三个人都跟着我们一起干了三年多了。

  我们从2008年5月份成立公司,7月份的时候我们真正招了第一批的做研发的人,这一批人现在留在公司的,我们当时招了13个人,现在留在公司的还有10个人,都是2008年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所以那一拨人现在都是我们各个工艺段的骨干。但是来的时候,很多人不要说碲化镉了,听都没听说过,很多人连薄膜太阳能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这些人都是我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

  核心员工基本上都是我父亲一个一个面试,大概当时应聘的有100多个人,从100个人当中挑了13个人,基本上我们后来招的每个人,我父亲和我都要做面试的,现在我们公司有90多号人,从三年多以前,不到20个人,到现在我们有90号人,每一个人都是,或者是我,或者是我父亲做面试,最后招进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