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国离退休人才网100万人才库 涌现出许多"活雷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6: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国离退休人才网100万人才库涌现出许多"活雷锋"

  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对全国离退休人才网坚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方针给予高度肯定。

  随着2012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开发老龄人才资源”、“构建积极老龄社会”成为了民众当下热论的话题。

  全国离退休人才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网络机构,汇聚着100万名大量具有强烈奉献精神的离退休人才,在千千万万乐于奉献的老年人中,有许多“活雷锋”,其中就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他在纺织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现已年过花甲,但为了所热衷的纺织事业,他毅然选择重新回到企业,为社会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就是退休工程师沈卫民。

  一种坚持,让他的退休生活有了方向

  沈卫民,现年64岁,浙江杭州人,原为杭州工业用布厂工程部工程师,在纺机及拼线方面有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由于国营企业改制,和众多在国企改革浪潮下提前退休的人一样,沈卫民带着一身的经验和技术,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但沈卫民还是满腔热血,想让自己能够老有所为。

  “退休这几年,整日在家看看报纸,生活很枯燥,我就叫我儿子帮我去网上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工作,他帮我把我的信息放到了全国离退休人才网上,没几天,‘长翼纺织’就叫我去上班了。现在生活变规律了,我的退休生活也有了方向。”在央视CCTV专访全国离退休人才网的两会特别报道中,沈卫民兴奋地说。

  奉献余热传经验为企业实现大发展

  杭州长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从事生产捻线机,以及使用捻线机加工白坯线为主的一家传统企业,虽在行业中是首屈一指,但说到人才,特别是有经验的人才,真称得上是“求贤若渴”。

  公司总经理傅岳琴介绍说:“近年来,公司也尝试寻找一些在纺织机械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愿意将其经验传授给公司员工的人才,可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沈工的到来,才弥补了公司在这方面的空缺。”

  沈卫民到长翼纺机一个月后,便被任命为公司出口产品检验技术总监,在负责产品质量把关的同时,也从事框架设计等技术工作。

  “沈工原先就是从事纺织类工作的,对我们公司使用的设备以及整个行业都相当熟悉。同时,很多中青年技术员和企业的骨干都赞同沈工工作的方式方法,沈工也将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年轻技术员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对我们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傅总经理说道。

  沈卫民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把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企业的年轻人。

  “很多在岗的技术员、工程师,可能是担心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所以不愿意把他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沈卫民不一样,他有经验,有技术,但他是退休老人,他非常乐意将经验和年轻人分享,把技术手把手交给年轻人。”傅总经理如是说。

  短短几个月,沈卫民就在长翼纺机带出了几个徒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徒弟们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并逐渐成长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和大多数退休老人一样,沈卫民回到企业工作,并非出于“赚钱”,考虑的更多的则是能把自身几十年所积累下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技术扎实的优秀人才。通过他们,让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得以传承。

  专家:退休人才+企业=双赢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全球性力量,同全球化一样,足以改变未来。必须认识到老年人不仅有能力带头改善自身的情况,而且有能力带头改善整个社会,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有专家指出,一般人的智力产出高峰期在45岁到70岁之间。在这个阶段,人的智力日趋成熟,工作、生活的经历日渐丰富,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的老教授、老专家、老工人身体尚好,仍有能力从事许多领域的工作。

  由于其拥有丰富的阅历、难得的经验,在某些领域具有特殊的优势,智力仍处于高含量阶段,还可以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而就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吸收到经验丰富且乐于传承的退休人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