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失衡须标本兼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4:57 来源: 经济日报近年来,虽然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就业难的局面并未见好转,而且从本科生蔓延到博士生,从每年夏季向一年四季扩展,实质上已超出了就业范畴,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快速工业化国家,每年600多万新增高校毕业生并不算多,因为我国劳动者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比例不高。同时,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大量农村地区的调研可以发现,高校毕业生仍处于稀缺状态。北京、上海、广州等迄今仍扮演着收纳高校毕业生的大熔炉,这也表明,我国并没有真正出现高校毕业生过剩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地区与城乡发展的失衡,直接限制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导致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偏少,不少岗位农民工可以替代;三是社保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偏好;四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偏高;五是片面的用人观和就业市场的不公现象,也降低了高校毕业生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路是须标本兼治。为此建议:一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与乡村的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二是加快健全社保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让高校毕业生无论在哪里就业,都能免除后顾之忧;三是建立专项人才基金,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及乡村服务;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以释放出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五是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就业有效匹配率;六是推行弹性学制,让大学生能在更长的时间内,从容寻找就业机会;七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能力本位取代学历本位、关系本位,让大学生享有平等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陈学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