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购买保险 哪些“阴招”应小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6:5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张新雄

  近日,本报接到多起投诉,称被骗参加保险公司的酒会、答谢会、产品发布会、新品推介会等这会那会后,冲动误买了保险——有的甚至购买20万元的保险,要求退保时面临巨额损失。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保险公司的这会那会背后,其实暗藏重重机关,稍有不慎就容易上当受骗。

  读者投诉:误信收益一时冲动误买保险

  20万元失而复得,私营企业主朱总始终难言高兴。

  今年春节前夕,朱总接到某商会通知,请他参加一个年终会议。因为会议主题不明,加上年底较忙,朱总便让妻子代为参会。其实,所谓的答谢会不过是某保险公司操办的一次保险营销会议——前期请商会工作人员帮忙邀约优质客户。其间,先是专家上台讲保险,然后抽奖环节烘托气氛,再就是保险员轮番上阵,向与会者挨个推销一款名为“福禄鑫尊”的两全保险(分红型)。

  现场气氛热烈。见身边人购买踊跃,朱总的妻子也按捺不住,掏出银行卡刷了20万元,为两名小孩各预订了10万元的保险。

  朱总知道后,觉得妻子可能受了欺骗,于是找保险公司退款,但遭拒绝。“保险员宣称,一个小孩每年交10万元,连续交5年共50万元,等小孩60岁后,可获得1095万元的保险金。我上网查资料,进行过仔细核算,发现保险员把保险收益夸大了十多倍。”朱总说。

  朱总后来找通知开会的商会交涉,保险公司最终全额退款。“费了好多周折,保费最近才全额退还。”朱总昨日接受记者回访时说。

  与朱总的“有惊无险”不同,武昌读者阿慧被保险公司彻底套牢。

  2010年春节前夕,朋友连哄带骗,邀请阿慧前往武昌丁字桥参加一个年终答谢会。会议期间,先是理财专家讲理财,然后就是保险员挨个推销产品:“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但比银行存款划算,每年利息高达10%。”

  现场很火爆。阿慧见身边有人买,自己也掏钱购买了这一产品——每年存2万共交5年,等阿慧过了头脑发热期,仔细查看自己买回的产品时,才发觉保险员误导销售明显:利息不是每年10%,而是每两年10%;不是保费(共要交10万)的10%,而是保险额(只有36350元)的10%。“已缴纳保费2次共4万元,目前想全额退保,但咨询的结果是要损失一大笔钱。”阿慧近日在一份材料中诉称。

  前述两名受害人,一名是参加“年终会议”时被骗,另一名是参加“答谢会”时被骗。另有受害人是参加所谓的“酒会”时被骗。

  冯女士近日诉称,公婆为自己的老公购买了一份平安富贵两全险——每年缴费20万,共缴三年。已缴费两年,第三年家人发觉后不想缴了,却被告知只能退还一半本金。“有熟人连哄带骗,邀请我婆婆参加一个所谓的酒会,结果被骗——保险员鼓吹既有人生保障,还有高收益等等,说动了我的公婆。”

  记者调查:文山会海暗藏许多“地雷”

  记者在近日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保险受害人是受邀参加酒会、推介会、答谢会、回馈会、养生讲座、风水讲座等时,遭忽悠误买保险的。多名投诉者称,会议其间碰到过“保险托儿”——营造抢购的气氛诱使他人跟风购买。

  记者昨登录保险类维权专业网站“世纪保网”进行了仔细查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该网站共收到278件投诉,其中约2/3的投诉与保险员“误导销售”有关;“误导销售”类投诉中,明确标称在酒会、推介会、答谢会等这会那会上被骗的投诉约占总数的1/3。

  资深营销专家刘文高昨分析,普通人对保险员、保险公司有一种排斥心理,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会议场所,容易营造轻松的气氛,解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此外,消费者多有从众心理,看见别人购买,往往会下意识地跟随,唯恐落后,遭人耻笑。“会议营销是保险公司惯用的一种营销方式,通过该方式获得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三成以上。作为一种营销方式,会议营销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保险公司不诚信,经常连哄带骗,骗消费者参加——以各种会议之名,行保险推销之实。”刘文高昨提醒,保险公司的这会那会,消费者要问清楚之后参加,小心遭忽悠。

  记者多方调查后了解到,在各种营销会议上,保险公司“只说有利的、不说不利的”是引发客户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表现为:部分销售人员受销售任务及利益驱动等影响,只偏重保单成交量与保费的收取,忽视了对被保险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和认真讲解保险条款的责任;一些限制性条款解释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夸大、渲染保险功能和预期利益,片面诱导投保人签约。

  专家提醒:投保的钱别超过年收入的1/10

  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会议机关重重,消费者该如何防范呢?江城理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理性消费,避免冲动。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艾莉昨说,保险产品虽然都有一定的保障功能,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消费者。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前,可先和家人详细了解保险条款,努力做到理性消费。“保险非存款,属中长期投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建议拿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购买保险,一般不建议超比例配置。”“人生各阶段,理财各不同。”中信银行资深理财师龙增涛以新婚阶段的年轻人为例,建议均衡考虑三个方面的保险:一是为自己的健康有一个保障安排保险,例如购买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健康保险;二是为自己的家人有个保障安排保险;三是为子女的教育安排储蓄投资型保险,例如给子女买教育保险等保险。

  多名理财专家提醒,不要因为保险行业不够规范,而把保险全部否定。事实上,必要的保险还是必须的。

  中信银行有关理财专家以单身的年轻人为例,说:很多人觉得身体好,买不买保险无所谓,可一旦发生意外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应重视自身的意外和意外医疗类保障。可考虑一定数额的定期寿险,万一发生意外,可得到充分的赔偿用于治疗;万一身故,也可为父母提供抚恤金用于晚年的生活费。若收入尚可,可考虑重疾险。如果有医保或单位能报销一部分,就可选择津贴类保险,也可考虑购买一些住院医疗中报销型和津贴型的保险产品,以填补社保的不足。建议保险组合为“意外险+定期寿险+住院医疗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