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完美对冲风暴:美国再掀内幕交易惩处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14:20 来源: 《环球企业家》杂志

  环球企业家见习记者 王晓洁

  近日,高盛华人分析师金文衡因涉嫌向对冲基金泄露内部信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调查。

  身处高盛董事总经理级别,金文衡是华尔街颇具知名度的电子硬件行业分析师,他与宏碁、仁宝、广达不少台湾电脑零部件制造工厂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他被指控向对冲基金提前泄露这些厂商的财务情况,让后者发了“不义之财”。

  虽然内幕交易是个陈旧话题,但最近,华尔街的银行家对这个词还是有些紧张。今年1月底,重拳出击整治内幕交易的纽约州曼哈顿联邦检察官普利特·巴拉拉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猖獗的、已成惯例的内幕交易告诉人们,一切都是被操纵的,只有你手持数十亿财富、拥有高管朋友才能挣钱。我想这是错的,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普利特·巴拉拉对《时代》周刊记者说道。

  “完美对冲”

  金文衡的被控,是FBI“完美对冲”行动的又一战果。5年前,FBI携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起了代号“完美对冲”(Perfect Hedge)的计划,重点打击金融界内幕交易行动,尤其是对冲基金行业。普利特·巴拉拉自从2009年上任以来更是对内幕交易严惩不贷,在华尔街树立了铁面包公的形象。

  “完美对冲”计划发起5年来,已有64名金融界人士被指控,其中至少50人已经定罪或进入到审判阶段。与以往政府调查内幕交易不同,在这一计划中,FBI开始广泛使用窃听器和线人,监控嫌疑犯的一举一动。

  拔出萝卜带出泥。金文衡之所以被控,与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 LLC)的创始人、55岁的对冲基金经理拉贾拉特南落网不无关联,金文衡被指与其有业务往来。去年5月,身背14项罪名的拉贾拉特南被纽约联邦法院判处11年监禁,还要退掉半个亿的非法所得,缴纳1000万美元罚款。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一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

  在加拿大皇家银行从事风险监管的陈思进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对冲基金是金融行当里最为依赖内幕交易的。

  “一般投行交易的杠杆是1:10,但是对冲基金可以达到1:40,股票0.1%的波动,都会引发巨大的收益波动。”陈思进说道。最典型的内幕交易模式就是:了解某公司财报的公司内部人士或投行、研究机构的分析师,在财务报表披露之前,将数据提供给对冲基金,基金经理就能够判断这个公司的股票走势,进行相应的买空、卖空套利。

  “之所以称这个行动为‘完美对冲’,是因为,只要你能拥有内幕信息,你就可以做成完美对冲基金买卖,无论市场好坏。”发起这项行动的 FBI工作人员大卫· 查韦斯(David Chaves)表示。

  “内幕”产业链

  2月18日,宽带研究公司(Broadband Research LLC )创始人约翰·基努坎在俄勒冈州家中被捕,“完美对冲”致力于打击“产业链”的努力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大卫·查韦斯对媒体表示,在美国,内幕交易已经形成了严密而封闭的产业链,“外部人很难进入其中”,内幕交易已经等同于“有组织犯罪”。

  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就是像宽带研究公司那样的“专家人脉公司”,宽带研究公司由基努坎于1999年一手创办,以提供正当研究报告的名义向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内幕信息。他们的内幕消息来源,正是一些行业资深人士,以及上市公司的离职员工,这些人可以获得每小时数百美元的收入。据外国媒体报道,纽约“正直研究协会”(Integrity Research Associates)2009年年末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投资公司都在使用这种人脉服务。

  圣碟公司前高管唐纳德·巴奈斯顿近日在法庭上认罪,承认自己向宽带研究公司提供非公开的上市公司信息,他有可能面临五年的监禁。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前主管沃尔特·希姆恩也在去年7月在法庭上把基努坎供了出来,他说,自己向他提供了自己公司以及苹果、思科集团的非公开信息。

  去年,另一家“专家人脉公司”——第一全球研究公司(Primary Global Research LLC)的前高级经理人朱青全与顾问焦婉莹也在去年被定罪,两人都承认自己将非公开的上市公司消息卖给对冲基金,助其谋利。这也是美国政府首次向内幕交易的“掮客集团”出击。

  灰色地带

  根据SEC的规定,内幕交易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合法的交易,是指公司的员工买卖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这时候,他们只要提前向SEC申报即可;而非法的内幕交易,则是指违反了一定的信托责任,获得非公开信息套利的行为。

  美国被认为是惩罚内幕交易力度最大的国家。但舆论却认为,对于内幕交易的界定,仍有大片的灰色地带。

  《纽约时报》2010年刊登评论指出,SEC处罚内幕交易已经不再仅仅是因为雇员违反其受托责任,而是以确保市场公平为侧重点;SEC应该更明确区分内幕交易与非内幕交易。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定义“非法内幕交易”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监管者很难将随意的聊天语言作为证据。近日,SEC主席玛丽·夏皮罗就公开表示,Twitter和Facebook给他们带来了麻烦,“网络聊天室里人们也可以捧高股价,可这些人假装不是知情者。”

  刚刚被捕的约翰·基努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此前,他一直不与检方合作。他说,检方所认为的“内幕消息”只不过是一些“行业八卦”。

  “我收到电子邮件,我的客户说,‘苹果公司这款东西太烂了’,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是一个玩笑。”基努坎如是为自己辩护。

  不过,美国政府是下决心要与内幕交易作战了。据福克斯商业新闻网2月15日报道,SEC纽约办公室区域总监David Rosenfeld在月初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将扩大非法内幕交易的定义。

  但陈思进认为,这并不容易。“我在银行做监管,常常会感叹,总有聪明人能想办法违规,不被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纽约从事财富管理工作的梁小滨则表示,其实“道”和“魔”之间,有一个奇妙的循环。

  “许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会选择去SEC这样的监管部门工作,薪水低,但经历好,然后再跳槽去投行。他们都太了解监管规则了。”梁小滨说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