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规划增长也要规划代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长三角某县宣传部长告诉笔者,近年基层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征地,二是工业化进程中,因工厂排污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导致矛盾。解决后一矛盾更加棘手,因为一旦土壤和地下水变质,多年才能恢复。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近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约4万个乡镇、60多万个建制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

  随便到乡村转转,农药瓶、塑料袋漫山遍野,臭水沟、垃圾堆围村锁道,并不鲜见;因工厂排污导致的血铅超标、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破坏、乃至癌症多发等事件,也不少闻。清溪潺潺、鸟语花香,似成奢侈回忆。

  从道理上,谁都知道,以破坏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增长,并不持久。但现实中,尤其在工业化、城镇化扩张期还未结束时,“环保原教旨主义”事实上也行不通。怎么办?笔者认为,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对增长的代价进行客观估量,并提前规划:把“代价”放在哪里?如何让“代价”减量化?有无可能利用“代价”、变为价值?

  对“代价”的规划,其实也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约束。知其害,虽无法完全除害,但至少能“取其轻”,而且不会出现“有垃圾没有垃圾场,把遍地都变成垃圾场”的窘境。

  日本在回顾工业化历程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防治污染的投资高10倍以上。中国人口更多,环境更脆弱,不预不立,付出的代价将更惨痛。

  两会上,总理说:“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真正改变大地的命运,行胜于言千百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