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工作机制 切实改善民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6:42 来源: 经济日报

  决不能因为经济欠发达而放缓改善民生的步伐,决不能因为一些地区比较落后就降低公共服务标准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部署,立足本省实际,从工作理念、制度创新、财力保障等各个方面,扎实推进民生工作,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陕西从自身的财力情况出发,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遵循先低水平起步、再逐步提高的原则,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陕西提前一年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参保人数已达1537万,313万人领取了养老金,推进速度和覆盖范围均居全国前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三统一”,药价平均下降46.14%。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增加到56个,子长县等地医改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范例。

  二是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2011年,陕西省财政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全年教育支出达512.7亿元,大幅度提高了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城乡统一标准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新建、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441所,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三是不断健全促进和扩大就业的综合机制。去年安排专项资金24.2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6万个,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8.4万人次,在全面完成城镇就业任务的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667万人。

  四是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重点,实施大型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入户、农村道路、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设施建设等项目。

  近年来,我们专门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特殊群体利益问题的措施,并尽量从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如,根据多年来群众信访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等一些特殊遗留问题;采取政府退税和财政补助等措施,提高纺织、森工、食品等过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使这些行业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实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陕西还建立了全省统一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农村孕产妇女免费住院分娩、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实行健康检查等制度,在全省寄宿制学校实施寄宿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等。按照城镇总户数23%的保障面,规划“十二五”时期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去年计划开工44.83万套,开工48.13万套,位居全国前列,20万户群众搬进新居。我们还采取超常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劣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实施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陕南、陕北避灾扶贫十年搬迁规划,从去年起,规划用十年时间在陕南陕北实施涉及279万人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近年来,我们在积极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一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有效解决了过去民生资金投入缺乏保障的问题。去年全省财政向民生的投入达2346亿元,不仅兑现了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的硬指标,而且做到了民生投入占整个财政支出的80%。二是改进对民生资金的管理,通过编制预算的办法,确保每项民生工程投入落到实处。从四年前开始,陕西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在全国开创了以财政中期预算为保证推进民生工作的先河。“十二五”时期我们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巩固和强化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重大民生项目和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都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人大审议批准。三是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强化对民生的投入。

  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改善民生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更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决不能因为经济欠发达而放缓改善民生的步伐,决不能因为一些地区比较落后就降低公共服务标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坚决执行。同时,要在坚持推进既定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要和形势发展适时开拓新的领域和提出新的要求,做到既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又有扎实的推进措施,从而使基层努力有目标,群众心中有盼头,每年都感受到民生有新的改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