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险埋头做实体经济“防火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4: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张颖
给产业发展提供贷款,为企业成长提供融资,银行、证券两个金融行业“老大哥”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里干得有声有色。相比之下,保险这个“小弟弟”似乎没什么值得夸口的资本。事情真是如此?全国两会前夕,《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就保险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展开调研。一位有着多年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经验的分析师留给记者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一直以来,保险业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默默“守护”实体经济的发展,日子景气的时候,保险不贪功、埋头苦干;日子困难的时候,保险不抱怨、还是埋头苦干。
企业篇
“公司就像是我的孩子,无法不爱它。”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生出如此感叹。可是,又有几个企业家给予这个“孩子”足够的关心?尤其是,当它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其实,保险公司可以扮演“保姆”的角色。在有着多年服务中小企业经验的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美亚保险”)中小企业保险部副总裁吕安看来:“一个企业从起步、发展,到扩张、成熟,每阶段都需要特别‘呵护’,而保险可以满足各层次需求。”
起步:损失保险不可少
广东佛山开平市的海鲜城名声在外。那里的火工每天凌晨2、3点便入厨生火。今年1月4日,刘老板的伙计与往常一样生火,一不留神,整间铺子烧了起来,刘老板伤心至极。万幸的是,刘老板刚刚续保了财产损失保险,保险金额是55万元。保险公司第二天上门勘察,一周后支付了25万元预赔款,并帮刘老板重新规划店铺。
“像刘老板这样的个体经营者,不少都是美亚保险中小企业保险部的客户。”吕安告诉记者,“中小微企业的起步阶段,需要投保一些基础性的保障,比如,财产损失保险等。”
吕安指出:“中小企业保险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同行业风险差异性小,二是保费规模小。为此,公司对目标行业采取求同存异的战略布局,为各类风险较为简单的行业量身定做预核保产品。”
吕安向记者透露,“公司鼓励微型和小型企业使用预核保产品投保,中型企业通过核保报价投保,以预核保产品和核保报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
吕安进一步分析道:“中小企业主要面临‘天灾人祸’,转移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风险,就需要通过购买一定的保险保障。但是,起步阶段的公司往往没有投保理念,对于投保价格又非常敏感。”
扩张:专项保险不能弃
进入扩张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对保险保障的重视程度却越来越低。“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存在资金缺、营业稳定性差、保险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吕安告诉记者,“2008年金融海啸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导致很多业主不得不削减甚至取消保险预算来缓解资金压力。”
事实上,在扩张阶段,保险保障、转嫁风险的作用能更好体现。江苏一家酒店的老板小王(化名)为了扩大店面请了装修队进行外墙面修葺,恰逢台风过境,酒店外墙钢板被台风吹落砸死了一个20岁出头的路人,酒店须赔偿90余万元,正打算“大干一场”的小王很吃重。“如果他购买了公众责任保险,就不用担心赔款了。”
除了责任险,还有一些特殊的险种,对打算扩张的企业是不错选择。
比如,室内装修保险保障。在发展扩张阶段,企业往往选择在高级商务楼、商场装修新办公室或店面,这时候,不可预料的风险随时随地无处不在。“这些事故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该通过购买保险转嫁装修风险。”吕安进一步指出,“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最害怕发生利润损失,导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因此,除了为企业客户提供有形资产保险,保险公司往往还会单独提供或以附加险的形式提供利润损失保险,承保由于承保范围的风险导致的财产物质损失而造成被保险人营业中断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留住人才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增加员工福利无疑是最佳途径。吕安介绍称,“雇主可以考虑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员工健康意外保险等。”
成熟:信用保险莫忽略
经过资本的不断积累扩张,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求并购。但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政府财政进一步恶化,零售巨头纷纷倒闭,外贸风险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并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是中国惟一开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接到企业未收汇的报案数量同比增长将近一倍,尤其集中在欧美市场、传统行业及部分大买家,仅今年1月就传来了多家零售业巨头破产的噩耗。”
出口信用保险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确保企业的收汇安全,在发生国外买方(债务人)破产、拖欠、拒收或买家所在国发生政治事件时承担保险补偿责任。记者了解到,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不仅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损失得到及时补偿,帮助企业减少坏账损失,更能借助中国信保庞大的国际追偿网络,帮助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和追讨,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数据显示,仅2011年,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就协助企业追回海外买家欠款3400多万美元,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近25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纷纷出海“淘金”,寻求收购标的的同时,中国企业的被收购活动同样活跃,新兴产业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私募的投资目光。然而,令全球并购者担忧的是:这些“看起来很诚恳”的交易对手,真正的家底和面目是否如同其陈述般那样可信。
数据显示,过去20年的全球大型企业并购或者兼并事件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只有50%,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如何防范并购交易中的各种风险,这些无不要求并购交易的各参与方使出浑身解数去应对。”全球财险业巨头Chartis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并购保证保险核保经理唐博安向记者透露,一种为并购交易提供保障的舶来品“并购保证保险”逐渐走近中国企业。
农业篇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代替直接补贴对中国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农业保险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资担保:解规模发展之困
农民缺少信用保证和资产抵押,银行面对农村小额信贷需求,有钱不敢放,农业贷款难、农民贷款更难。不过,上海新凤蜜露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利地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了小额信贷借款合同。
这项合作的顺利展开需要感谢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的“牵线搭桥”。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2008年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通过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为信贷资金“短平快”地(在5个工作日内)直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产业化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铺出了一条新路。
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笔数超过1200笔,贷款金额达6.23亿元。最高贷款担保金额也由2008年的每笔50万元扩大至100万元。
“在此项目推动下,银行申贷流程周期从以往的1-2个月缩减为5个工作日,为具有生产及投入集中特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提供了便利。”上述负责人透露,“迄今,上海小额信贷安全稳健,实现了政府、合作社、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多家共赢,没出现一笔呆账、坏账,经验可供借鉴。”
对此,保险专家分析称:“系统化的风险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手段的成功,锁定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有了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之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再需要财产抵押和其他繁琐的审核手续,5个工作日之内就能拿到所需的信贷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为农业经济实体快速获取资金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获取资金的农业经济实体不断做大做强,为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对冲机制:纾增产增收之困
1月中旬以来,上海日照时数同比减少四成,给市郊蔬菜生长带来影响。上海市崇明县老农黄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绿叶菜最怕的是田里积水,还有低温病虫害,即使在大棚,几乎一两天就要挖沟排水。
上海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绿叶菜平均批发价格回涨至4.09元/公斤,打浦路菜场的鸡毛菜价格突破5.0元/斤,几乎达到春节水平。如何增强农民应对供求变化与价格波动的能力,如何支持保险参与,如何引导菜农投保,建立起长效的蔬菜救助机制?
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司从绿叶菜着手,研究建立价格保险机制,通过创新风险对冲机制,为农村经济实体编织起一张全面风险保障之网。”
数据显示,2011年,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作为蔬菜生产的重要配套措施在上海市进行推广,共承保蔬菜20.3万亩,占蔬菜生产面积的约3/4,保险赔偿面积约14万亩,赔款超过1200万元,受益农户超过2万户次。
记者了解到,今年,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还将扩大对上海园艺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在绿叶菜的自然风险以及价格保险上的覆盖面,并对规模经营的种植户给予10%费率优惠等保险配套及保障程度方面的鼓励。今年国务院拟将上海经营蔬菜成本价格保险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
“我们要探索研究农企对接新模式,搭建农业产业产销平台。”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此同时,要完善食品安全保险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通过引入保险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控制生产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目前,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开展的猪肉食用安全责任保险及部分农产品责任保险,涉及量不大,发挥作用有限。未来,将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覆盖领域,如大米、奶制品等,有效促进食品、农产品初级生产者和加工者、销售者等更多实体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