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减速后如何管好"热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逐渐具备了浮动的条件,幅度可以考虑适当加大,更加体现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机制”。这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逐步深入,市场化程度将更高。
由于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显著增强,人民币汇率不时成为炒作的对象,一种方式是游说或施压我汇率政策,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境内外金融市场进行人民币汇率投机。多种情况下,这两种方式交织进行。“热钱”问题即与此密切相关。
有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产能由发达市场向发展中市场转移减缓,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热钱进出中国的局面将变得复杂起来。去年10月,我国外汇占款出现了近4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其后11月和12月外汇占款连续减少,3个月累计下降1531亿元。然而进入2012年1月,外汇占款转为正增长,比去年底增加1409亿元。究竟该如何看待这过山车般的变化呢?中国能否用好热钱呢?
首先,虽然产能转移减少是一个趋势,但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没有逆转性改变。一是居民储蓄继续大于投资,这客观上支持贸易顺差;二是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但在全球仍属较快;三是外汇储备充裕,有助于继续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我们不必为热钱一时的流入流出变化过于担忧。
第二,外汇占款阶段性减少总体上有利于提升我国宏观调控水平。
其实,并非外汇流入减少就一定难以应对,而是增添了挑战而已,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有利于我国进行宏观调控。跨境资金净流入放缓甚至暂时流出符合宏观调控目标,央行可以减少向市场注入过多的流动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疏解,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也可以减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第三,打击和疏导热钱需要制度创新。
可以预见的情况是,一方面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减少,一方面国际资本投机行为更加复杂,频繁进出加剧监管困难。应对之策,一是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坚守风险底线;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三是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抵御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经济基础。
要采取措施把部分热钱转变为“长钱”。所谓“热钱”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投机资金,而遏制投机资金的无序流动,减少其流动引发的风险,归根结底要靠制度。一是广开正门,放宽资金进入相关行业的门槛;二是规范市场,保护投资依法获得收益;三是压缩虚拟经济炒作的空间,让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业当中去。
其实,所谓“热钱”,看似以跨境方式进出游走,其实是境内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外钱”中可能有内资,内资中也可能有“外钱”。所以,关键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和提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限制投机的范围和比重,如此,一部分“热钱”就会变成“长钱”,我国市场经济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就可以强起来。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