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周年:贸易平衡战告负 制造业亮红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10: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本灾后与现在的变化
编者按: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地震同时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突然而来的灾难让日本直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危机。2012年,日本称之为“重生元年”,其最重大的主题就是灾后复兴。然而一年以来,日本经济虽出现复苏但并不乐观,灾后重建也较为缓慢,日本面对的依然是艰难的“重生”。
震后后遗症
本报记者王丽颖发自上海
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年后,灾区四成民众患上了睡眠障碍,那道永恒的伤疤始终伴随他们。迁出核辐射区的人们担心,这辈子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只能习惯于漂泊。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三个重灾县的5000多家企业依然处于停业状态,满目疮痍的灾区才清理了5%的垃圾,重建变得异常困难。日本读卖新闻社的一份关于灾区重建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有72%的民众认为,受到大地震和海啸冲击的日本东北灾区的重建工作没有取得进展。
恐慌并未离去
旧伤未愈,新痛又来。3月7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个专家小组经过数年调查得出结论,东京首都圈容易发生7级强震。日本文部科学省研究首都地震的团队同日发表的首都大范围震度的研究报告也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发生震度8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有七成。
不管是谣言还是事实,都让灾区民众寝食难安。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队伍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据对受灾严重的宫城县和岩手县18岁以上的居民健康调查,睡眠障碍者居多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后灾民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生活和工作区域。此外,很多人对经济情况迟迟无法恢复担忧过度,最终造成了心理疾病。在调查中,仙台市若林区的居民中有一成多人患有轻度忧郁症,这个数值比日本全国平均数值3%要高出许多。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30年之后,福岛县的人口将减少一半。地震前,福岛县、岩手县和宫城县的人口已经出现减少趋势,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以母子为中心的人口外移现象很多。加上核污染问题的长期化,将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
垃圾很难清理
地震过去一年了,灾区垃圾清理工作进展也十分缓慢。据日本环境省统计,岩手、宫城、福岛3县因地震产生的垃圾通过焚烧、填埋、再利用等方式处理完毕的仅占总量的约5%。地震灾区上千个市町村产生的震灾垃圾估计有2252.8万吨,截至2月底才处理了100多万吨,依照这样的速度,到2014年3月底前,垃圾处理工作也难以完成。
超过八成的日本地方政府对处理震灾垃圾表示为难。对此,日本首相野田佳彦3月4日表示,为促进在日本大地震灾区以外地区“广域处理”震灾垃圾,中央政府将对接收垃圾的地方政府提供上万亿日元的财政支援。而为消除周边居民的不安,日本政府将直接对垃圾处理场附近进行辐射测量。
(责任编辑:刘潇潇)
重建路遥遥
本报记者王丽颖发自上海
联合国发布报告称,日本和新西兰在2011年遭受大地震后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38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值。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但是路透社热点透视评论作者韦恩·阿诺德认为,日本并未从中吸取教训。
经济继续衰退
日本大地震后,很多人认为,灾后重建会将日本经济拉出“失去的十年”。日本时事通讯社一份统计数据称,大地震已经造成了2035家企业倒闭,尤其在去年9月之后,倒闭企业激增了67%,现在至少有5039家企业因为无力复建工厂而处于停业状态。
韦恩·阿诺德认为,日本政府在灾后根本没有实施严厉的改革措施,经济下滑势头仍未改变。制造业看似在2012年3月有所好转,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增长了1.7%,然而,很多企业还未从衰退的业务模式中走出来。地震一周年,政府却忙着征收10%的增值税,预计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将在本月底提交增税法案,该法案规定到 2015年将目前5%的消费税提高到10%,由于消费税税率每提升1%,日本中央及地方将增加约2.5万亿日元税收,因此这项计划有助于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社会成本。不过反对者认为,这一增税方案将进一步加剧持续20年的日本经济停滞。
贸易平衡战告负
过去6年,出口一直是日本经济的引擎,在大地震发生后,受全球需求减弱以及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化石燃料进口大增,日本去年出现了31年来的首个贸易赤字,总贸易赤字大约为14.75亿日元。
今年初的贸易数据也不乐观,日本1月份贸易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出口下降,而能源进口激增,1月份进口同比增长9.8%,出口下降9.3%,导致贸易赤字达到1.48万亿日元。净债务也在不断增加,去年底,日本的国家债务总额突破1000万亿日元,成为发达工业国家中借债金额最多的国家,几乎占到GDP的131%。
制造业亮红灯
日本新闻网2月27日报道,根据日本各大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经营业绩修正报告显示,索尼公司赤字达到2200亿日元,夏普公司赤字达到2900亿日元,而丰田汽车公司纯利润减少了2100亿日元。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凋零的事件是,松下电器公司在经营赤字高达7800亿日元后,不得不选择拍卖东京总部大楼。
地震加剧了日本制造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日本电器产业和汽车业的金字招牌开始褪色,欧债危机和中东动荡是天灾之后的另外两个干扰因素。三菱、日立、东芝等逐渐淡出竞争舞台,索尼、松下、夏普正借助灾后重建寻求业务模式转型,以求重整旗鼓。
受欧债危机和去年秋天泰国洪灾的影响,日本汽车产业的生产和销路都受到极大影响,加上日本大地震,两场天灾令日本家电和汽车生产严重受阻,出口也受到打击。东京首都大学教授森本博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日本制造业的最大弊端在于,只是埋头开发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却一直忽视市场的开拓。而韩国和中国在市场开拓能力上要远远高于日本。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处了解到,在欧洲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从大型企业到各类中小型企业,各种规模的日本企业正大举进军亚洲,尤其是中国。日本贸易振兴会近期对各种规模及类型的9357家日本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不仅出口亚洲,还在当地开展更多产销业务并增设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日企也正利用日元升值在亚洲展开公司并购和收购活动。
森本博行表示,如果日本企业不迅速改变自己,没有速度感和决断力,那将难有重振之日。他们一旦落伍,受累的不仅是日本经济,就连整个日本社会都会走上下坡路。
(责任编辑:刘潇潇)
出新政促复兴
本报记者王丽颖实习生余佳忆发自上海
大地震后引发多重产业的“蝴蝶效应”。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灾后重建,日本政府在灾后先后出台了多项新法规和新政策,主要涉及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新政策、食品安全对策以及日本旅游业新措施等。拿旅游业举例,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受去年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访日外国游客同比减少27.8%。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日本旅游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2月21日,日本观光厅还宣布,将利用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从3月上旬至4月下旬开展“日本感谢你”宣传活动。而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也计划将北海道、福岛和秋田三县的6个地区作为地热发电开发候补地区。
财政方面,日本央行挑起了灾后重建的大梁,日本经济近期好转的部分原因在于今年2月日本央行扩大资产购买规模10万亿日元,至65万亿日元。有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3月12日至3月13日举行的会议上就更为乐观的经济评估达成一致,考虑到灾后重建因素,日本央行并不会立刻放弃宽松货币政策立场。
除了缩减政府开支以外,日本政府最新灾后重建政策是通过发行国债来让更多的国民为灾后重建出力。日本全国金融机构3月5日起统一发售“面向个人的重建援助国债”,旨在筹措日本大地震重建费用。而《福岛复兴再生特别措施法案》也在3月6日在日本众院日本大地震复兴特别委员会上进入审议阶段,修正案中明确表示“推进原子能政策带来的社会责任”由国家负担。
能源转型
“去核”何其难
本报记者袁源发自上海
日本作为典型的能源极端缺乏国家,其对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海外进口需求巨大,推动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造大量核电站的重要动力,就是日本想在石油危机后逐渐摆脱对海外能源进口的大量依赖等被动局面,但好景不长,“3·11”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直接击碎了日本“脱化石能源进口”的梦想。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庞中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岛核事故对日本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是深刻影响了日本今后的能源战略走向,核事故意味着日本今后必须对其能源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日本目前核电短缺造成的电力供需紧张状态。
庞中鹏认为,从短期来看,3到5年之内,日本能源战略措施中将会不断加大对中东海湾产油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力度,因为日本与一些中东产油大国保持了长期的传统友好关系,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以及伊拉克与伊朗等国是日本长期的石油进口对象国,承担着占日本海外石油进口的90%份额。所以,在日本国内面临核电发展困境的情况下,重新加大针对中东能源外交的力度是必然的,而这在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2012年新年伊始高调出访中东就可看出端倪。
“从长期来看,未来10到20年甚至30年内,日本作为自然化石能源短缺国家的这一客观现实仍旧不可改变,而在利用核能发电方面,日本可能不会做出德国那样‘壮士断腕’毅然决然挥别核电的态度,从日本内部与外部因素来看,日本彻底放弃核电还面临着种种掣肘因素。”庞中鹏分析认为,目前日本国内反核电人士尽管很多,但经济界大佬以及政府高层对废弃核电都是犹豫不决,尤其在日本经济界,保留以及重启核电的呼声很大,因为核电与经济界的利益息息相关,废除核电将会牵扯到日本传统的“政、官、财”铁三角的巨大利益。所以从长期角度看,日本会有限地保留一部分核电,同时,日本也会适当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还只能是扮演辅助、补充性的角色,不一定在未来20年内能完全担当起日本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能源重任。
(责任编辑:刘潇潇)
“震后”政坛
野田施政陷困
本报记者袁源发自上海
野田佳彦去年上台伊始,曾经就大力解决核问题以及应对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庄严承诺,他称这些问题是摆在新内阁面前最重要的任务。
受命于危难之际,野田佳彦从前首相菅直人手里接过的是震后复兴的艰难重任,而这一重任可以与日本二战战败后重建日本时的重任相比,同样都伴随着核辐射与核污染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阴影。不过,尽管重任一样,但野田内阁面临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变化。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庞中鹏表示,以前是战败后的重建,现在是特大天灾后并且是日本处于持续经济衰退期的震后复兴,加之这两种重建重任中日本普通民众的内心感受不同,更加重了野田内阁的震后重建的难度。“可以说,野田内阁在震后重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力排众议制定增税相关法案、削减国会议员与公务员的薪金等,其目的都是为了筹措灾后重建所需的资金,但由于福岛核事故处理的艰难与棘手,震后灾区善后措施的步履蹒跚,如灾区的垃圾处理仅仅处理了5%,使得野田内阁的重建工作打了不少折扣,民众尤其是灾区民众对野田内阁还是抱有微词。”
目前野田内阁的民意支持率处于低水平“飞行状态”,在政坛随舆论风向标走的日本,民调数字对政治家而言非常重要,民调低反映了野田内阁未来执政处于不妙状态,再加之以自民党为首的在野党频频逼迫野田内阁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以及民主党内的小泽派对野田内阁的掣肘,这都加剧了野田内阁进一步施政的困难。“如果野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震后复兴与核事故处理方面仍旧徘徊不前,或者在震后复兴与核事故处理方面拿不出令各方尤其是灾区民众满意的方案,其民调支持率会继续下滑,而这就会给党内的小泽派与在野党逼他下台提供了有力的口实与更好的时机。”庞中鹏如是说。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