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巴菲特看上钨矿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张愎

  [ 巴菲特买钨矿有借巴菲特炒作的噱头,但这次交易实质是全球主要硬质合金工具制造商伊斯卡公司向上游钨资源整合的一个战略,反映出随中国对钨资源开采的管控力度逐年加强,钨价一路走高,钨资源的战略价值得以彰显 ]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而“股神”巴菲特在大洋彼岸的一个小小举动,也足以让其他国家市场掀起巨大风浪。

  近日,巴菲特控股80%的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IMC)收购沃尔夫矿业公司(Woulfe Mining)的韩国矿山又再度引发了相关市场的联动效应。

  

  钨矿——巴菲特新宠?

  沃尔夫矿业公司发布的消息显示,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于2月28日出资3500万加元(CDN$35 million)获得韩国上东矿山25%股权。

  华泰联合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刘晓在其报告中指出,如根据以上数字计算,这笔交易意味着对上东矿山的估值约为1.42亿美元,对应16.74万吨的推断储量,钨精矿市值约860.22美元/吨,5417.66元人民币/吨。但实际的交易协议在25%的股权收购之外,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还接受了提供融资、为后续APT项目投资等诸多附加条款,所以实际交易对钨资源的变相估值要高于上述计算。

  消息公布之后,由于巴菲特控股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80%的股权,这一新闻因此被市场解读为巴菲特大手笔投资韩国钨矿。而且由于世界巨头巴菲特及其旗下的投资公司向来以敏锐的触觉而闻名,因此在这则消息的刺激之下,沃尔夫矿业公司的股价两日累计上涨逾27%。与此同时,A股市场上的与钨矿相关的上市公司也随风而涨。

  主营钨金属的章源钨业(002378.SZ)的股价自上周四开始启动后,周五开盘后更是迅速封住涨停。虽然,随后涨停被打开,但最终收盘时上涨6.26%。本周一,章源钨业早盘再度大幅拉升,并快速封住涨停板。截至本周五收盘,章源钨业的股价已从25.38元涨至33.08元,几日内累计涨幅达30%。另一个钨矿企业厦门钨业(600549.SH)上周五收盘上涨3.1%,周一时也一度冲击涨停,并于收盘时上涨6.32%,7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1%。

  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斥资进入韩国钨矿,目的就是看好世界范围内钨资源的未来前景。而韩国的钨资源类股票在当日也出现大幅上涨,这反映了市场对这一投资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巴菲特和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第一次出手收购钨矿上下游公司。去年3月,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日本泰珂洛工具公司,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碳化钨工具。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碳化钨工具出产商,而泰珂洛的世界排名则是第五。

  刘晓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认为这次的收购有某种借巴菲特炒作的噱头,但这次交易的实质是全球主要的硬质合金工具制造商伊斯卡公司向上游钨资源整合的一个战略举措,反映出随中国政府对钨资源开采的管控力度逐年加强,钨价一路走高,钨资源的战略价值得以彰显。”

  

  “巴菲特效应”?

  由于巴菲特的一举一动向来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焦点,而这次巴菲特买钨矿所引发的钨矿企业上涨也只是“巴菲特效应”中的沧海一粟而已。

  去年11月底,巴菲特亮相日本,并访问了旗下一个生产切削工具的公司,由于早在2011年3月时,巴菲特就开始在中日韩三国加速布局精密工具行业,在这样一种市场背景下,A股相关上市的激光概念股遭到了一轮“突如其来”的热捧。

  而去年11月中旬,巴菲特斥资107亿美元收购了IBM 5.5%股份的消息传出后,A股也曾上演过科技概念股的炒作风潮。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为IBM中国公司的亿阳信通(600289.SH)于11月15日、16日无视大盘单边暴跌而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除此之外,与IBM有一定业务关系的A股上市公司也齐齐涨停。

  相比A股市场,巴菲特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11年8月26日,巴菲特宣布购买价值5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优先股,随即,该股受到众多巴菲特粉丝的追捧。26日,在美国股市高开低走的情况下,美国银行的股价大幅高开,飙涨近20%。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象,《经济学人》一篇分析性文章指出,曾几何时,除了格林斯潘外,没有人的一言一行能够搅动市场,令投资者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举动。而现在,格林斯潘的世界已经消失,投资者也开始不停地找他们投资的导师,而他们更喜欢把耳朵靠近诸如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佬”。

  除了巴菲特,另一位“大佬”约翰·保尔森对于黄金的投资也引来了不少的市场跟风者。

  

  不要盲目跟从

  大佬毕竟是大佬,投资者如果完全不理会巴菲特、索罗斯或保尔森对市场行情的评论或者他们对各自资金的运作是不现实的,不过由于投资环境的不同,虽然一些投资对巴菲特而言是一笔赚钱的好买卖,但对其他投资者而言就很可能会招致损失,因此投资者不能对大佬的举动盲从。

  例如,巴菲特曾经在2008年投资通用电气30亿美元,当时的通用电气股价大约是每股24美元,这一举动曾经造成成千上万的巴菲特迷们跟风买入。而现在,通用电气的股价仅为19美元左右。

  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菲特还曾购买了价值50亿美元、5万股高盛集团的优先股。当初巴菲特买进优先股时,高盛的股价是115美元,2011年,高盛将这笔投资还给了巴菲特,另外还多付出了17亿美元的股息和特别红利。然而,目前高盛股价仅为117美元,那些跟着巴菲特投资高盛的投资者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

  以上两笔交易的相似之处在于,巴菲特的持股可以得到特别股息,两笔交易中都有10%的年进项,而普通股持有者所得到的却只有1%到5%。而且通用电气在得到巴菲特投资之后的不到6个月当中,就将其普通股息削减了三分之二,而投资者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去年巴菲特对于美国银行的投资只不过是对以上两笔交易的再复制罢了。根据美国银行与巴菲特的协议,美国银行将为巴菲特支付每年6%,即大约3亿美元的特殊股息,而且巴菲特还有权在未来十年之中再追加投资50亿美元,股票的买进价格定为每股7.14美元,比目前8美元左右的股价要低。

  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巴菲特的投资是对美国银行的雪中送炭之举,此举的意义之一是在于为他们提供非常需要的现金储备,二是在于再一次强调巴菲特是银行大股东这一事实,这两者显然都会大大提振股票的表现和投资者的士气。

  另外,不能完全效仿“大佬们”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资产管理行业可能充斥着谎言。经理们相互说谎,他们还会对记者撒谎。例如,索罗斯就是一边叫嚣着“黄金终极泡沫”的说话,而一边却又在做多黄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