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会代表痛陈银行中间收入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4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梅俊彦 发自北京

   “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颇受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多位浙江省人大代表就银行收费问题进行了交流。

   据代表们反映,银行中间业务很多来自于贷款业务,而银监会出台“七不准”禁令的本意是好的,但实施结果可能不一定理想,企业的成本不一定减少,或许会增加。比如银行现在要通过中介来完成拉存款业务,而不是直接通过贷款企业,这样反而增加了贷款企业的成本。

  中间业务“虚假繁荣”

   3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女士在浙江代表团驻地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及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时候,周晓光显得有点激动,她指出银行中间收入的统计水分大。

   周晓光略带激动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银行的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是靠 “存贷挂钩”得来,“只是让企业多签几个合同,什么服务也没增加,反而多收了很多费用”。

   那么在中间业务收入里,究竟有多少是由贷款相关的业务所得?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温州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颖颖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去年上半年还可以收“顾问费”等费用的时候,“这一块比例还算是比较大”。

   一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监管层虽然叫停了各种收费,但是行内考核还是要求中间收入要有一定量的增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银行只好将一部分贷款利息转化为中间收入。

  “七不准”催化资金中介

   今年2月9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提出了著名的“七不准”,包括不得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浮利分费、借贷搭售、一浮到顶和转嫁成本。

   “七不准”的确规范了银行的收费,也减少了银行业中间收入统计的“水分”,但是其落实情况如何?是否意味着向银行融资的企业能够真正受益?

   近日,邮储银行某地方分支机构的信贷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七不准”和“叫停34项收费”,下面的部门都没有收到学习的通知。不过他表示:“我行在信贷业务方面还是比较规范,贷款业务没有手续费之类的额外负担。而在叫停34项收费方面,很多老银行都一样,很难一时修正。”

   即便是已经修正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对贷款收取手续费等费用,利率就只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30%,以保证综合利率达到考核要求。由此可见,企业难以真正受益。

   该人士表示,受限于存贷比监管,商业银行要放贷款就必须先有存款,“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存款人的钱放在银行,利息本来只有三厘的,银行现在给四厘,其实都是在变相提高(存款)利息。”

   另外,在“七不准”的压力下,企业到银行贷款,银行不方便出面要求企业做存款,也可以让企业找中介帮忙做存款。“(银行)可以基准利率给中介,中介肯定要把拉存款的成本加上去。我听到外面都有这种说法,找中介谈,我把(贷款)规模(额度)给你。”该人士称。

   据她了解,现在很多银行还是有要求做存款,“用别人的名义做 (存款),(监管层)你还是查不到的。”

  转型需允许业务创新

   作为温州首位以个人名字命名成立理财工作室的明星理财师,金颖颖对银行业务创新颇多感触。

   金颖颖认为,银行客户理财需求大,如果银行能做好业务创新,对于投资者、企业和银行都是好事。

   “如果把资产业务做大了,银行就可以受客户之托,帮他寻找好的资产的项目,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把客户理财的钱借到企业那里去,这样有些额度就可以腾出来给小企业,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金颖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金颖颖认为,这种模式下,银行从中赚取一定的手续费,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这属于表外业务,可以不占用银行的资本;另外客户可以拿到比较高的收益。

   因此,外界在这个问题上争议很多,监管要求也很高。金颖颖认为,监管太严格不利于产品创新,资产业务里面还是有很多产品可以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