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增长”到 “稳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成思 2012-03-10 01:56:42
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GDP增长目标为7.5%。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即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的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在关注GDP增长目标下调的同时,温总理特别指出,要全面做好2012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段讲话中最值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是“稳增长”。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已经将经济工作重心从之前的“保增长”转变到“稳增长”上来。在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局势变化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宏观战略转变对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也暗示出中央决策层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关注。以往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可能将真正开始淡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保八”、“保九”这样的表述也将被“绿色GDP”、“科学GDP”所代替。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项。2012年GDP增长目标的向下微调正是反映了最高决策层的这种战略转变理念。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有可能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回顾历史,自1978年至2011年的34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到9.8%,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奇迹(见图1)。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以往中国GDP增长中,至少有80%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只重经济,忽视环境,过度追求产值,不仅使环境和资源承担过重负荷,同时也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国多年来以保GDP增长为中心的粗放型高速增长,经常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官员晋升锦标赛与竞争冲动造成的。但是还应该客观地看到,在过去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表现突出,所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公共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难度极大,进展自然相对较慢。而在各种保障事业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如果没有GDP的高速增长来吸纳大量的新增待就业人口,那么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都无法保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在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从“保增长”转变到“稳增长”就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2012年国内两大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率目标分别为7.5%和4%。这两大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适时、科学的宏观政策动态微调进行配合,从而化解国内外不确定因素。
从经济增长层面看,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中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但是从经济周期时间跨度的历史经验来看(衰退期一般持续4年左右),自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包括中国在内)有望在2012年触底回升。全球经济回暖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进出口行业压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为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经济增长面对的最大挑战将是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问题,特别是房地产的制度性调控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于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因此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可能更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商品房价格的平稳增长,而不能长期依靠行政手段压制房地产行业发展。以目前国内的CPI通胀率作为参照,如果房地产这种典型的真实资本品年均增长能够保持在5%-10%左右,那么就可能既防止过度投机,又能较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从本质上看,中国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可能并不是名义价格的高低,关键是价格与价值过度背离问题。因此,未来几年政府除了在房价调控和保障房建设方面继续推进之外,更需要合理引导商品房建设在质量、环境、配套等方面进一步科学完善。
对于4%的总体物价调控目标,关键要看货币总量调控能否适时到位。从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结果来看,无论在短期还是中长期,中国的通货膨胀本质驱动因素仍然是货币总量增长率。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物价调控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规模调控必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当然,对于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4%的通胀率目标实际上是比较低的。从经济增长现实来看,中国的物价增速如果能够保持在5%-8%左右的区间,都是对经济发展有益的。可能是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通货膨胀”似乎成了一个典型的贬义词,但事实上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错误印象。
那么如何确定货币总量的增长规模从而实现宏观目标呢?不同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可能会给出不同的量化结果和答案。但是,从中国当前以货币总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情况看,货币主义学派提出的货币数量等式(MV=PY,M、V、P和Y分别代表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真实经济产出)能够为实现通胀目标(及GDP增长目标)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计算货币增长率基准。根据这一计算标准,如果2012年要实现4%的通胀目标和7.5%的GDP增长目标,在当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为-6%的平均水平下(笔者计算),货币总量M2(M2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长短期存款)的增长率大致为4%+7.5%+6%=17.5%。这一标准比中国人民银行前期公布的2012年M2增长目标(14%)略高3.5%。从历史数据提供的经验来看,这里建议的17.5%的货币增长率可能是实现2012年经济增长与物价调控目标的值得参考的重要基准。
(作者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