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叶青呼吁中国产业输出:未来30年"中三角"发展最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12: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叶青呼吁中国产业输出:未来30年"中三角"发展最快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2012聚焦两会”特别节目。摄影/高斌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 今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作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2012聚焦两会”特别节目,详解了今年“两会”提出的打造产业输出基地的议案,并建议未来大力发展“中三角”区域经济。此外,叶青还详细分析了2月CPI创20个月新低的原因,并预计2012年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以内。【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用产业输出取代产品输出

  

  叶青表示,我国应打造产业输出基地,以国家挂牌的基地来取代现在的产品出口基地。他表示,在一些出口基地集中的区域,环境遭到破坏。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向发达国家学习,将部分产业输出到其他国家。

  对此,叶青建议,我国应转变思路,将产品转移到其他地方生产,雇用当地的工人,我国收取技术转让费,既能实现外汇创收,又能缓解环境压力。

  "中三角"将是未来30年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叶青表示,以中部六省为核心的“中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重点发展目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有计划地出台区域经济战略,从最早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到1998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2003年提出东北振兴,再到2006年提出的中部崛起,叶青认为,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表示,目前应大力发展中部经济,打造长江中游的城市集群,形成一个“中三角”国家级经济区。

  目前,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城市群简称“中三角”,其中长沙、武汉和南昌三所城市为“中三角”核心。叶青表示,“中三角”的核心城市拥有1亿人口,去年GDP总和达到3万亿,已超过湖北省GDP,此外,“中三角”教育资源丰富,大学数量超过260个,拥有高校学生277万,人才集中。这些都决定了“中三角”将成为未来30年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叶青认为,“中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我国应给予其新的经济政策,使其在未来30年成为交通便利、GDP产值高、人才集中的区域,从而带动我国未来经济的新增长。

  "中三角"实现"1+1+1>3"的经济效应

  叶青表示,“中三角”拥有三个最主要的优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二是产业优势,以“中三角”核心城市之一的武汉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汉GDP总量已达到6500多亿,发展迅速;三是科教优势明显,“中三角”教育资源丰富,大学数量超过260个,拥有高校学生277万,人才集中。这三个优势结合起来后,使“中三角”实现了“1+1+1>3”的经济效应。

  据叶青介绍,“中三角”目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将召开一次省长会,制定交通、旅游、商务等方面的合作战略,从而实现“中三角”的经济崛起。

  4因素致2月CPI新低 全年有可能控制在4%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2月CPI同比增长3.2%,创20个月新低,连续两年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叶青表示,2月份CPI创20个月新低,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今年春节在1月份,从而使2月物价相对稳定。其次,2月商品供应充足。第三,2月份柴油价格稳定,食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第四,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良好成效。

  叶青预计,今年若无意外,全年CPI涨幅有可能控制在4%左右。叶青指出,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两个方面有利于控制CPI。一是增加商品的存储基地建设;二是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大型零售业的进场费,从而降低物价。

  访谈精粹:

  叶青:中国应转变思路 用产业输出取代产品输出

  叶青:4因素致2月CPI新低 全年有可能控制在4%

  叶青:"中三角"将是未来30年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经济网和和讯网联合为您带来的中经在线访谈“2012聚焦两会”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叶代表,您好![03-10 09:31]

  叶青:您好![03-10 09:32]

  主持人: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那么我们知道,两会期间湖北团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将长江中游的城市集群,打造“中三角”,引领中部崛起,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区域经济?[03-10 09:33]

  叶青:“中三角”确实是我们今年湖北代表团带来的建议,其实目标很清楚,希望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应该有一个中国“中三角”国家级的经济区。我们提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今年才提出的,其实我们回顾一下“中三角”最早谁提出的?应该是有2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最早的资料是1992年湘潭大学两个教授提出来的,当时不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一个经济区这样一个概念。刚开始的一个专家已经明确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聚集区,然后陆陆续续有人提。然后我看到资料上说最早提“中三角”这三个字是江西财政大学的朱丽萌教授,所以即使是叫“中三角”,现在也有五年多了。就说学者特别关注在中国的中部有一块经济发展的宝地,这就是我们说的“中三角”。[03-10 09:34]

  叶青:那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首先是沿海的经济发展,沿海的发展战略,所以到了现在30年了,沿海的发展也比较快了,所以温总理在报告里面说了一句话,沿海的经济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国际的这种竞争平台,那就是他有新的任务、新的使命。然后就是西部大开发,1998年提出来的,2003年就是东北振兴,再到2006年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从2006年到现在实际上是六个省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具体的经济区的规划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毕竟横跨六个省,覆盖面比较宽。所以我觉得现在中部六省实际上形成的两个城市群,一个就是以黄河中游,以郑州、太原为主的这样一个中部的北边的一个城市群。南边实际上就是以长江中游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所以我们现在把它简称为“中三角”,它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很重要的板块。[03-10 09:35]

  叶青:人民大学有个区域研究所的张可云教授,我们2010年认识,在湖南大学开会,他发言就说,根据2009年的数据,“中三角”城市群,就是武汉城市群、长沙、南昌城市群它的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根据他们的推算已经是中国经济的第五级,但是这五级是这个算法,长三角肯定是最大的一块,然后京津冀三个省是第二块,珠三角周围,广东的一个部分是排在第三位。还有一个是属于山东半岛经济区,这从当时来分,经济总量是前10名,然后是接近2万亿的中三角,所以他认为完全有必要把它打造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板块。[03-10 09:37]

   叶青:从最新的数字来看,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大概是这样,“中三角”作为三个城市群来说,它的面积大概是18万平方公里,这个正好和湖北省的面积是一样的,湖北大概是18.9万平方公里,那当然整个湖北省来说,经济总量不到2万亿,但是中三角,以城市群来算,去年的经济总量已经是3万亿了,所以这是它的面积和GDP,它的人口有1个亿。然后我还看了一个数字,这三个省,当然主要是中三角,大学超过260个,高校的学生是277万,其中有104万是在武汉,因为大家经常说的武汉是世界上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去年突破了100万。所以从这几个简单的数字来看中三角的经济总量在没有很多合作的情况下,实际上它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数据,过了3万亿。[03-10 09:38]

  叶青:那么这种发展只要给它一个新条件、政策,它会发展得更快一些,所以我们呼吁,让这块地区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区域发展、区域政策选择的一种必然的方向。现在我们知道沿海经过30年的发展,确实它的经济总量很大。我们说过3万亿、4万亿、5万亿的全部是跟海有关系,都是在沿海,但是实际上它已经透支了,就说它的土地、它的资源、人口的密度,每一平分公里产出的GDP,像这些数字高得惊人,所以我们说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除了美国、东京、英国伦敦之后那就是长三角,确实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一平米经济总量的产出是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已经达到一种极限,所以很多产业要打造出来,很多环境要去修复它,由于过度的利用,然后它人口的密度也非常高,所以如果它再按这个方式发展下去很可能就会达到一种边缘环境的问题、生态的问题。而我们看西边,西边一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除了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外,在一些中小城市,它这种生态比较脆弱。你看不到什么森林,看不到什么绿地,那就说它不能够去承接比较大的产业转移。[03-10 09:39]

  叶青:所以我们就看两边的情况就知道,应该在中部有一块地方,它的生态,所谓我们说的两型社会已经建得比较有成效的,怎么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然后它又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有很多的人才,这个我觉得可能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地方,因为它的这种环境的承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再加上这几年中央给我们中三角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两个,两型社会,然后生态经济,所以我们一直是这么做。所以在未来的30年,很有可能中三角会成为一个交通便利、经济总量很大、人才很集中的这样一个区域,这个我是非常有信心的。[03-10 09:40]

  主持人:是,像刚才您讲到的,您也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中国的经济版图,等于是分析了一下,一直以来中部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的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区域优势可以说是十分明显,有着辐射八方的作用,同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您可以谈一下目前中部城市的经济状况吗?[03-10 09:47]

  叶青:中部“中三角”的优势有很多,现在我们最明显的一条是交通区位优势,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口号把“中三角”打造成中国的立交桥,所以这三个城市群里面,特别是武汉,所以你看它的高铁,京广高铁很快要全线贯通,然后从上海到成都的铁路也要全线贯通,今年上半年武汉到宜昌的高铁也要通了,这就是中国想了100多年的长江铁路实际上就是在今年上半年要全线开通,还有高速公路就不用说了,这是它的交通优势。还有产业优势,因为我本人是在武汉工作,所以对武汉比较了解,长沙、南昌研究得不是很多,所以据我来研究,武汉在最近这100年是承担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所以,我说在120年前的时候张之洞到了武汉,在武汉待了17年,他一走了之后,经过他的努力,所以我们说武汉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它的进出口、它的工业都是排在上海之后。所以说为什么中国只有两个城市被称为大上海、大武汉,确实因为它的区位优势、它的教育的发达,它成为了经济的中心城市,所以我把它叫做“武汉的张之洞时代”。[03-10 09:48]

  叶青:100年前,辛亥革命前后,我把它叫做“武汉的孙中山的时代”。孙中山在他这一辈子大概只去过武汉两次,每次不超过5天,但是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面把武汉已经视为中国的中心城市,最典型的就是他的铁路,他在画铁路的时候就是以武汉口为中心,他说这就是中国的中央铁路系统。还有他提到中国的进出口的港口不应该是在海边,而是应该把它定在武汉,因为如果定在武汉的话,运输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这个现在我们不得不佩服100年前孙中山先生这个设想,如果当时能够实现,一直后来都按这个原则去做,不修南京长江大桥,那样我们一些海船可以直达汉口,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二个时代,武汉的孙中山的时代。那么在解放之后,建国前30年,计划经济时代,我个人把它叫做“武汉的毛泽东时代”,那也就说在经济总量上,计划经济结束之后,武汉的经济总量你们知道是多少吗?占全国的第四位,就是前面三个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第四个是武汉了,这是有数据可查的,但是现在一说最大省会城市是广州,所以广州的GDP是两个武汉吧,它现在是一万多亿,我们是6500多亿,所以30年的变化是非常之大。[03-10 09:50]

   叶青:所以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说有两个时代,在50年代,前苏联帮助建设的156项工程有8个在武汉,70年代引进的一米七轧机。另外,武汉的院士比长沙多,但是我算了一个数字,按照人口来算,因为武汉的人口比长沙要多,比如说按每一百万有零点几个院士,这样来算的话,长沙还是要比武汉要高。所以它的科教优势都非常明显,这样几个优势一结合起来,它就会叫做“1+1+1>3”这样一个效应,所以我觉得这些数据我想已经能够很清楚地说明它未来发展的地位。[03-10 09:52]

  主持人:那么您刚才也提到了30年前,国家首先提出沿海的发展战略,造就了一大批沿海的大城市,形成了沿海经济发展的经济极,然后再以这些点为中心,带动了经济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经济资源的富集区。您认为中部城市是否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以“点辐射面”的形式来构筑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核心呢?[03-10 09:53]

   叶青:这个完全可以的,我曾经研究地图,发现很奇怪,武汉到南昌也是300公里,南昌到长沙也是300公里,因为我经常开车去,所以它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三角形,那么它的这种交通上的优势不近也不远,很适合做这样一个经济区。那么武汉到长沙的高铁,我前一段去做节目,大概1小时28分钟。这是速度降下来以后,像原来最早是1小时7分钟就可以到,现在武汉到南昌是大概2个半小时铁路,以后如果也需要修高铁的话也才1个半小时。所以下一步的发展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在交通方面进一步实现对接,我们如果到长三角去看,或者珠三角去看会发现它的交通非常便利,它的高速公路不是只有一条,而是有好几条,像我前一段到上海,南昌到上海光铁路就有三条,老的铁路,然后京沪高铁,然后还有城际铁路,开始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有这么多铁路,但是现在发现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一个首先是交通的对接,然后是旅游,然后是商务方面的合作。[03-10 09:53]

  叶青:所以现在“中三角”从今年的2月10日召开了会商会,三个省的首长都到武汉开会,然后签订了一个“中三角”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后每年开一次省长会,在三个城市轮流召开,然后又召开了像专门交通方面的会、旅游方面的会,还有商务合作方面的会,都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启动了几个重要的部门。下一步当然很重要的是教育产业,教育方面的合作,甚至有人提出来武汉大学比较大,能不能再加一些,在湖南多换一点指标,像长沙建筑机械这个产业比较发达,能不能多到武汉来要一些毕业生,来支持一下他们的人才,其实这个已经做了,去年下半年长沙有60多家建筑机械企业,他们有一个协会,集体到武汉来招聘2000个学机械的,学财务管理这方面的人,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下子在高等教育上马上就可以接轨,就说这样的,有的专业武汉好,那就武汉多培养一点,有的是长沙好,那么长沙多培养一点,所以大家在这种小区域的合作,当然还有文化的合作,文化产业,大家知道长沙的演艺行业很发达,那么长沙有一个“琴岛之夜”,它就在武汉一个剧场把它租下来在那里投资,大概也是投资了不少,现在成为武汉的一个演艺的热点。[03-10 09:56]

  叶青:还有就是一些产业的对接,现在可能最关键的就是“中三角”能不能成功?最关键就是经济能不能做大,而经济能不能做大最关键就是企业家能不能动起来?所以我觉得最关心的,难度最大的也是中三角企业家怎么在这场合作中得到很大的利益,就像中三角那些企业家,他们都知道长三角这些企业的发展为什么很快?就是他们在一个很发达的经济区里面,所以我觉得今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不能让企业家动起来。所以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就是尽快地在中三角成立这种产业联盟,那就是各种各样的产业联盟,比如说汽车产业,那么就能不能搞个汽车产业的中三角的产业联盟,让中三角这三个城市群,跟汽车有关的企业,整车厂和零部件厂都参与,大家每年开一次会或者半年开一次会,大家互相来交流,相互来满足一些零部件的需要。因为中三角汽车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湖北一个省去年汽车销售就过了3500个亿,所以另外那两个省实际上规模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就举这么一个例子,就像汽车,如果能在中三角搞一个汽车的产业联盟,那么很多企业可能会找到一些商机。所以一个零部件厂它可能原来只是对武汉一个地区,现在可能可以扩大它的产能,像九江那边的汽车、长沙的汽车也可以进行提供,所以我现在特别担心,或者说特别希望的就是企业家怎么在这个中三角的过程中去行动起来,然后取得真正的利益。[03-10 09:58]

  叶青:第二个建议,也是我到北京之前去做的一个调研,我就有一个建议,中三角要有一种纵向的战略合作,比如产业的合作、旅游的合作,但是现在还要有一些具体的点、新的区域,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希望三个省交界的地方在一个跨省合作的试验区,就说要划出一个特定的区域,两个省愿意在中间落户,那么就在这里做。这样一个想法其实也是有先例的,因为去年11月份,国务院就批准了一个试验区,就叫武陵山跨省合作的试验区,也就是来凤和龙山这两个县,来凤是湖北恩施州的一个县,对面的龙山是湖南的一个县,所以这两个县就是一江之隔,被称为中国距离最近的两个县,现在它们叫做跨越合作试验区,所以我说国务院既然已经批准了那样一个试验区,希望能够在中三角批准三个这样的合作试验区,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这就是关于中三角目前我觉得可以做的这样一些事情。[03-10 10:00]

  主持人:一直以来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那您觉得中部城市应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发展区位优势?[03-10 10:03]

  叶青:我觉得可以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中国的立交桥,现在我们正在呼吁的就是中国特高压的一个中心,什么叫特高压呢?就是把北方这种发电厂发的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厂发的大量的电,通过空中运输,原来的高压线可能承受不了,现在容量最大的这种高压线我们把它叫做特高压,比它差一点叫超高压,一般的就叫高压线。所以从现在规划的这个超高压的一些线路来看的话,湖北或者武汉它也是一个输入,西边的电到东边,所以它也是一个实质。所以我说不管是铁路、公路、水运,包括这种电力的运输,中三角都是一个输入。还有像湖南的黄花国际机场,有一个中国最多的货运量的机场,现在武汉的机场二期工程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基本上它的客运量是达到中部最大的,而且现在正在做第三期,所以整个中国的航空枢纽城市一般说就是四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如果讲中国的铁路枢纽城市大概是六个,再加上像沈阳这样一些地方,反正武汉一直都是中心,下面还要继续完善,所以还有很多的空间。你看我们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已经通了两年多,但是我们武汉到北京的高铁今年年底才会通,所以这个优势慢慢地显现出来,但是我想在十年之后这一片土地应该是交通非常便利的,这可以展望一下。[03-10 10:03]

  主持人:我们知道武汉是您的家乡,那么您对家乡未来的城市发展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03-10 10:05]

  叶青:其实武汉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尽快坐上自己的地铁,现在第一条二号线地铁,从汉口到武昌的现在基本上已经全部挖通了,有可能今年下半年会卖出武汉地铁的第一张票。在三年之前,武汉有一条轻轨,虽然只有28公里,但是它是整个汉口东西走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枢纽,这样一条线路。所以武汉从今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武汉的五条地铁一年要开通一条,所以五年之后,武汉的地铁应该说形成比较好的网络,很多人可以从地下走,所以路面的交通压力会大大减少。还有武汉在未来五年在过江的隧道要达到15条,所以你们现在可能都想像不到,将来整个武汉的长江岸线两边有15个,这15个是这样的,有2个长江隧道,现在长江隧道有一条已经通了两年了,还有另外一个现在正在规划,所以这15个里面有2个从地下走,言外之意其他13个都是大桥。那现在正在做的一个桥,正在规划的实际上是第10座大桥,就是现在武汉的第10座大桥。在汉江的上面也有11座大桥,现在正在做第7座,所以因为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割,修桥的费用特别高,所以过桥费也导致了大家有一些意见。[03-10 10:06]

  叶青:那么武汉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把它的这种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科教优势、产业优势结合起来。从科教上来说,武汉211的大学比较多,一共有7所,7所孤立起来看并不多,但是你要知道整个中部六省里面只有10多所。此外,东风公司,排在13位,武钢排在44位,所以武汉的汽车产业、钢铁产业那是影响很大的,像我们后面说的石化产业、食品产业,还有消费电子,这几个产业在武汉是过千亿的产业。[03-10 10:08]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中部地区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了,那么您认为我们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03-10 10:11]

  叶青:前不久有个数字,中国现在“走出去”的企业或者项目,1.8万个,总共的资金是3400多亿美元。但是我觉得下一步中国要以走出去为主,怎么把世界工厂变成一个产业输出?这是我今年提的一个建议,所以我今年也提一个建议就是关于建设产业输出基地的建议,我的想法就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要用产业输出基地,国家挂牌的基地来取代现在很多的这种产品出口基地。因为产品出口基地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们需要外汇,需要我们的就业量、税收,还有我们生产的衬衫给全世界人民穿,但是我们知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不得不提出来,就是出口基地比较多的地方,出口量大的地方它的环境承受能力怎么样?我们不可能用中国这么一块地,特别是靠中三角这块地方生产大量的产品,再持续下去我们那里空气会很糟糕,所以我们要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因为我们现在是第二经济大国,所以我们要向人家学习,把我们好的产业输出到其他的国家。因为我们看到别人都输出到我们国家,你看中国的汽车合资品牌,无非就从德国、韩国、日本、美国输入,所以我们不在美国的本土生产这些汽车,但是大量的美国品牌都在中国的这个公路上跑,为什么?因为他生产一辆他就有技术转让费,而且对他没有一点环境破坏。所以我就希望哪一天我们的产品也能够像这样一样到其他地方去生产,用他们本地的工人,然后我们来收这个技术转让费,我想这一天我们肯定会到来,所以我就希望国务院能够转换一下思路,我们现在去打造一些产业输出基地。[03-10 10:12]

  叶青:那么怎么打造呢?我觉得可以把中国100个产业把它列出来,然后每100个产业前3名的企业是什么?比如我知道像中国最大的这种纺织产业基地,在哪里呢?在浙江的绍兴,所以绍兴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给它一块牌子就是纺织产业的输出基地,因为如果再搞纺织的话“水就变质”了。但是全世界都要穿衣服,怎么办呢?像绍兴这个地方一部分的产业输出到中西部,一部分一定要输到其他国家。[03-10 10:12]

  主持人:是,那我们再来关注下一个问题,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国家统计局本周五公布2月CPI同比增加3.2%,创20个月新低,连续两年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1月份CPI同比上涨4.5%、2月份为3.2%,您认为,这一数据是否下滑太快?[03-10 10:13]

  叶青:有的说是“假摔”嘛,说实话,因为这个数字昨天9点半就公布了,昨天后来我知道这个数字,一方面是又惊又喜,觉得一下子就降下来,后来我跟一些媒体也讨论这个事情,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原因导致2月份的价格升得不是那么快。第一个原因,是不是我们的春节今年不在2月份而在1月份?这个价格的控制,这个是不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2月份商品的供应还是很充足的,因为2月份还有一个节日就是元宵节,所以我们经常说到物资的供应保两节,所以商品的供应可能比较稳定,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大家发现2月份好像还是比较顺利的,风调雨顺,这个对于食品的价格、食品的运输,特别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柴油的价格,柴油的供应还是比较正常的,所以可能很多原因导致食品的运输成本、流通成本不像有的月份突然间跳得很高,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宏观调控也有一些好的思路,也在做一些好的事情,所以这个3.2%的CPI对我来讲是可信的,因为我们这个CPI都是价格调查系统把它在全国,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把它选出来的。[03-10 10:13]

  叶青:那么我觉得今年没有什么很意外的情况的话,4%要实现的话,虽然有难度,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我特别注意到温总理报告里面有两个地方是有利于控制CPI的,一个就是他谈到要增加这种商品的存储基地的建设,这一点我觉得讲到点子上了,因为过去我们国家储备的就是什么猪肉、牛羊肉这些,但是现在发现,仅有这些储存是不够的,我们过去看到是很多脐橙、水果这些卖不出去,这些是什么原因呢?还有什么包菜、花菜烂在田里面,所以老百姓看到还是很心痛的,所以国家要干预,这种国家干预价格的系统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思想家提出叫“平籴法”,价格高的时候政府把它收购回来,等到价格下跌的时候我们再把它卖出去,把价格稳定下来,因为价格跌得很多,所以温总理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政府有意在搞这种蔬菜的储备基地,这种大的设施,或者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食品、蔬菜的冷链的系统,这样鼓励他们去参与,去保证这个价格的稳定。[03-10 10:14]

  叶青:第二个,总理报告也提到我们一些大型的零售商业,他们收的钱太多了,要降低他们的乱收费,所以这是去年谈的很多的事情,所谓的进场费要收多少,摆位置的费要收多少,你这些钱一收,最后都是在消费者的身上,所以我觉得国家做的一点是非常对的,我们现在不愁生产能力,但是我们最愁什么?运输,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太高了,油价的问题,高速公路收费的问题,进场费的问题,所以国家现在应该腾出时间来去研究一下中国的流通领域到底怎么回事?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它,让老百姓比较低的收入能够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03-10 10:16]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观点,感谢您的参与!感谢观众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03-10 10:18]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