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崔亚东委员:贵州借助“阳光企业”破解吸毒治理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21: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郝红波 专栏 微博(http://weibo.com))“通过服务前移,在基层设立服务窗口,用‘小中心’化解‘大矛盾’。”今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亚东在贵州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贵州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通过服务前移,对特殊群体分类管理,取得成效。我们借助‘阳光企业’的模式破解了吸毒治理的世界性难题,这很了不起。”

  

崔亚东委员:贵州借助“阳光企业”破解吸毒治理难题

  图片说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亚东向记者介绍贵州通过“阳光企业”破解吸毒治理难题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专栏 微博)/摄

  创新社会管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展开的。这反映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规律、特征及其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崔亚东指出。

  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横向相比虽然和其他省区差距大,但纵向比发展突飞猛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伴随着出现各种社会矛盾,体现为群体事件发生和刑事案件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面对实际,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群众工作,扎扎实实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困化怨。创新社会管理为依托展开对人的管理。“民社一改善,社会就和谐。”崔亚东说,仅促进民生一项,贵州就启动了10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800多亿元。

  “三年多来,我们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打黑除恶、治安整治、矛盾化解、青少年帮教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当谈到“群众安全感”时,崔亚东向记者给出了一组数据,“从2007年的全省排名倒数第10位上升到2011年的92.71%,全省排名第2位,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率为96.27%,全省排名第1位,真正变教训为财富”。

  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贵州突出对特殊群体的分类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各自不安定因素,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群体、吸毒群体等深入研究,对症下药,对犯罪进行打击与防范结合,以防为主,摈弃执法机关以“管人者”自居的态度,突出服务功能,寓服务于管理中,化解各种矛盾,处理好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关系,加强沟通和理解。

  借助“阳光企业”已为1000名吸毒人员解决就业

  

  崔亚东说,贵州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呈现出多个亮点: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管理。对于如何依法正确妥善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崔亚东指出,我们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着眼未来,感化挽救的原则,对这批违法青少年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从宽处理,让他们全部回归社会、学校、家庭,对他们开展帮教挽救工作,并在他们中试行未成人年违法及轻罪犯罪记录消除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至目前,104名帮教对象中除了个别重新违法犯罪受到处理,其他的帮教对象均有较大的进步和转变,其中有43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探索了新时期对违法青少年帮教挽救工作的新路子,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为群体性事件后期处理积累了经验。

  崔亚东告诉记者,“贵州借助‘阳光企业’的模式破解了吸毒治理的世界性难题,这很了不起。”

  其次,要从根本上感化吸毒群体,通过就业机制解决后顾之忧。贵州作为金三角同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外的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部分吸毒群体,这些人既是犯罪群体又是受害群体,如何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和实现就业,是治理的关键。对此,贵州通过“阳光企业”促就业的实践,通过政府扶持的相关企业设置符合社会吸毒人员就业岗位,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通过再就业解决复吸难题。到目前为止,贵州已经扶持阳光企业20多家,安置吸毒人员就业1000多人。预计到2015年,贵州阳光企业将安置吸毒人员就业人数达到10000名。

  第三,要通过服务前移,在基层设立服务窗口,通过“小中心”化解“大矛盾”。在各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政法单位(综治办)设立小服务中心,接待各种群众,安排专门的人值班,能当场化解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认真记录,转交相关责任单位,化解各种矛盾。取得了可观效果。

  崔亚东说,贵州在成功的实践基础上,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创新,形成一套科学化、法治化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为贵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