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冯燕代表: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支持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1 08: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倪伟龄)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亿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垃圾源头管理有待加强。她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塑料纸质、金属、玻璃废弃包装物,废弃衣服、鞋类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水分多,热值低,且多为原生混装垃圾。直接造成焚烧处理困难,二次污染严重。垃圾源头分类标准不统一、设施不配套、仅分类收集未分质处理。

  据了解,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多数超负荷运行,污染问题突出。以北京、沈阳市为例,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场原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但2008年以来,该垃圾场日处理负荷达到每天3400—3700吨,超负荷接近4倍。沈阳大辛垃圾处理场,原设计日处理2000吨,今年日处理量达到3500吨,超负荷达75%。

  焚烧厂建设日趋缓慢、阻力重重。综合处理厂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由于焚烧厂选址受到周边群众的强烈反对,焚烧厂的建设速度放缓。综合处理厂则多数无法实现其产品销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冯燕表示,垃圾处理收费和价格补贴政策不到位,垃圾处理企业普遍亏损或企业投资收回难,运营质量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垃圾焚烧企业收入主要来自政府垃圾处理服务费(垃圾补贴费)和垃圾发电补贴。垃圾填埋企业收入来源仅靠政府垃圾处理服务费。在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垃圾处理服务费指导标准的情况下,各地政府的服务费水平差异很大且普遍偏低。随着我国把垃圾焚烧二恶英类物质排放标准从1ngTEQ/m3提高到0.1ngTEQ/m3,企业处理一吨垃圾需要多支出活性炭费用20-60元;垃圾填埋国家标准修订自2011年7月1日强制执行,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升级、仅渗滤液吨水处理费用多支出10-30元左右。但政府的相关补贴费并未到位。

  她建议:一是针对垃圾源头管理问题,应逐步建立基于处理设施的垃圾分类标准,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和各类垃圾容重,调整现有垃圾收运体系,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二是制定垃圾处理中远期规划,解决选址问题,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中远期规划是对未来城市功能的布局及解决未来垃圾量增长的处理方案。对于规划中的垃圾处理设施,不能轻易改变周边的原有规划。

  三是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保证垃圾处理企业正常生产运质量达标。BOT投资项目还应保证企业投资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回投资并有一定的盈利。从理论上讲,垃圾处理企业的主营收入应该是垃圾处理服务费,应根据处理方式、要求标准,核算出处理成本予以核定,但更多的是根据支付能力确定,普遍偏低,质价不符。政府应参照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制定,在科学测算的前提下,制定垃圾处理费的指导标准,各地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是提高垃圾发电上网电价标准。对不同的焚烧发电技术,只要尾气排放达标,上网电标准应一样。

  (责任编辑:韩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