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过山车"后存隐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7: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为政府来说,必须拿出应有姿态向民众释放同甘共苦的心意,一方面大幅度地通过减税来减轻民众和企业的压力,以此增进内需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应压缩政府开支,特别是大幅度地削减‘三公消费’,如果再以公款茅台、公款豪车来不断地刺激民众脆弱的神经,那么社会的稳定和谐就将无从谈起”
2月CPI同比涨幅仅为3.2%,数据公布后,人们为之庆幸。直观地说,这个数据显示了宏观经济调控两方面的成效,一是去年难以控制的物价上涨势头终于低下了狂傲的头颅,二是盘踞中国金融市场两年之久的负利率也终于被攻破。更深入分析,CPI大幅下降说明中央政府在2010年底作出的货币政策转向终于见效,通货膨胀警报暂时可以解除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1月CPI指数高达4.5%,相比于去年12月出现了势头较猛的反弹,但到了2月,这种反弹趋势很快就结束,且2月CPI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种大起大落的走势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不少专家解释,1月正值春节长假的消费旺季,物价反弹导致CPI上翘,2月已没有这个因素,因此CPI必然下降。但是,春节消费充其量只是一个短暂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CPI的“过山车行情”。因此,我们必须看到,CPI走势背后说明宏观经济基本面正出现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为了抗击危机袭扰,提出了GDP“保八”的目标,并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超发货币导致流通市场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炒作狂潮,推动物价飞涨。为此,中央政府又调整了货币政策,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缩过多的流动性,遏制通货膨胀势头,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严厉的政策调控。时至今日,执行一年有余的收缩政策也开始见效,最大的成果便是CPI大幅下降。
然而,水面上一个球被压下去,另一个球却又浮了起来。货币政策的收缩虽然使CPI下降,但随之出现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国际市场也开始出现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情况,内外因素综合,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订单荒”和“用工荒”的双重夹击。虽然中央政府又对货币政策作出了微调,并从去年底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并未起到对症作用。央行最新数据表明,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107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说明企业对信贷的需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迫切,但这恰好证明了市场正在萎缩,而这正是未来中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隐忧。
CPI大幅下降,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是CPI下降背后的经济走冷,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今年的GDP增长指标已调低为7.5%,只要这个指标得到切实执行,那么可以预期,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即使是以往在政府投资中大获其利的国有企业,也有可能因投资规模的控制而难以保持前几年的增速。经济调控政策何去何从,这是摆在决策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再推出一个类似于4万亿元投资大单的计划?或者再把货币政策改为宽松来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实践证明这种措施虽能收一时之效,却会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更多问题。
看来,我们得准备过一段紧日子。作为民众来说,虽然CPI稳住了,但这只是在原来已经高居的物价水平上稳住了,因此仍然必须承受高物价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作为政府来说,更必须拿出应有姿态向民众释放同甘共苦的心意,一方面大幅度地通过减税来减轻民众和企业的压力,以此增进内需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应压缩政府开支,特别是大幅度地削减“三公消费”,如果再以公款茅台、公款豪车来不断地刺激民众脆弱的神经,那么社会的稳定和谐就将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