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异地高考难在哪里 政协委员称是教育不公平一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0:5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 两会现场报道

  异地高考,真的要来了吗? 近期不断的利好消息,让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但户口不在本地的家长和孩子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不为户籍所累,在当地参加高考。

  2月29日,山东省出台相关政策,率先突破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虽然此举在政策上的突破显著,不过但凡是了解或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清楚:山东省历年高考门槛都很高,其一本重点分数线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同样考600分,在北京可以念北京大学,但是在山东连山东大学也念不了。”一位高三学生说。 显然,山东省提供的“便利性”在“分数”面前有些吸引力不足。于是,人们期盼的目光锁定了北京、上海等拥有大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分数线较低的大城市。

  3月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态,自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地展开对异地高考的方案调研工作,现在到了最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方案公布时间会在10个月之内, “不一定山东最早(实施)”。

  袁贵仁表示,异地高考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随后也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但“最后实现年限”由当地政府决定。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异地高考,难点何在? 难点一:谁有资格? 两会现场,虽然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袁贵仁还是耐心地向大家纠正了一个概念上的错误。他表示,大家说的“异地高考”,其实是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所谓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们要解决的是进城务工子女的高考问题,指的是父母在这里务工,达到一定年限,孩子在这里上学能够就地高考。” 谁家的孩子将符合这一标准?“一定年限”是几年?政策出台后,会不会像北京车市、楼市“限购令”一样,还有其他的附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异地高考是社会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在城市里高考了,现在高考受户籍制度管理太严,其实是用户籍制度保证了城市孩子的特权,早晚要开放,只是各个城市处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不一定很快接受。“这意味着以前享受特权的人就要损失一些,要失去一些优势。”朱清时说。至于准入门槛的设置,朱清时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够像春运大迁移一样都拥到城市去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你在当地工作多少年,纳税情况怎么样,孩子教育情况如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王玉凤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非户籍孩子的人口数量、当地的教育资源数量进行设定,“如果放开,能有多少人要参加高考,会占用多少高中教育资源的空缺?会给城市带来多大问题?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好好调研。” 她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指导意见,这样各地才会按要求拿出解决异地高考的办法,“最初的口子可以开得小一些,然后逐步放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认同考生可以在异地高考的政策,对于“资格”问题,她建议可以规定一定年限,比如初中、高中都在本市就读的学生,或者再“严厉”一些,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本市就读的学生。

  各地将怎样制定规则,还是一个未知数。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坦承,有关异地高考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份的问题都不是很大。 难点二:谁给录取指标? 如果实行异地高考,是占用户籍地的指标还是高考所在地的指标?这也是政策设计者和各省市执行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会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高校的招生指标等都要重新分配。如果异地高考考生由考试所在地录取,就必然挤占了当地考生的名额;但如果该考生回到原籍录取,又可能因考卷不同、无法排名而产生新的不公平,诸如此类。 对此问题,朱清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教育部完全可以重新分配教育指标,全国考生一视同仁,统一分配指标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表示,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一方面是看能否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难点三:新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一批的高考移民?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认为,开展异地高考,总体上有利于教育公平,但也会产生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目前的高考是很多地方自己命题、标准不一,导致非农民工人口产生随机流动,带来新的不公平;高考移民合法了,对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带来冲击,怎么办? 伍中信表示,异地高考对正在艰难推进的素质教育也会产生冲击。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如中部一些省份,但不能因此说京、沪生源考生的总体综合素质要差一些。异地高考可能会“驱动”中部地区的“中等生”成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这些考生再以“优等生”的分数考上京沪名校。而北京、上海地区因为推行素质教育,结果是高考分数不如“高考移民”,这会逼迫那些重视素质教育的地区转而为了升学率去重视应试教育。

  难点四:户籍改革能否联动? 朱清时表示,若异地高考真的要实施,首先还是要解决户口问题,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异,如果农村城市户口一视同仁,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异地高考的难度,不是1~2年能解决的问题,10~20年都是乐观的估计。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表示,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恐怕还要和户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李逸平强调,实现异地高考需要系统设计,包括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但关键点还是户籍制度改变问题,“上海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 吴启迪表示,从教育部门看,考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技术上没问题。但当地的利益就不是教育部能管得了的了,要把各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因为现在的情况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她透露,现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门研究考试问题,今后还有可能成立一个国务院层面的委员会来协调这些事情。她也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应太慢。

  (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副部长 杜玉波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朱清时 异地高考是社会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在城市里高考了,现在高考受户籍制度管理太严,其实是用户籍制度保证了城市子女的特权,早晚要开放,只是各个城市处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不一定很快接受。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玉凤 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全国人大代表、 教育部原副部长 吴启迪 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一方面是看能否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