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部分政协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质量因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8:15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提升:稳中求进的内动力

  ——部分政协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质量因子

  □ 本报记者杜吟

  今年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并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到了7.5%。如何理解“稳中求进”和质量的关系?部分政协委员对此进行了解读。

  “稳中求进”就是“质量求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稳中求进”就是“质量求进”。这里讲的“进”,指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在厉以宁看来,它包含3层意思:第一,要优化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一定要让经济在低碳化的过程中运行,要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第三,一定要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优化的结构?厉以宁指出,从经济学上说,就是要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去年是这样做的,今年仍然这样做,但今年应该把调结构、优化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中国不再走过去那种不讲效益、不讲结构的道路,而是要在健康的质量上实现增长。

  “至于把GDP增长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政府工作报告解释得十分清楚。目的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厉以宁说。

  “实体经济”就是“质量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我国要重点发展“实体经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有哪些重要意义?质量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任洪斌说,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这是因为欧美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教训:过分追求虚拟经济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虚拟经济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支持,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任洪斌表示,现阶段,我国对实体经济给予高度重视,也是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需要。一方面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有质量的实体经济,就会对稳增长、惠民生、促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高端制造产业,有利于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更多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这个角度看,质量是实现实体经济内生增长之魂。“实体经济”就是“质量经济”。

  任洪斌认为,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企业一定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真正地把实体经济做实。“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改变增长方式,要由规模扩张转向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管理创新等因素来驱动内生增长,也就是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要引导资本市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防止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同时,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要专心致志地做强主业,真正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任洪斌说。

  节能减排也是质量考核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好节能减排。如何看待质量工作与节能减排的联系?我国又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委副主任潘复生认为,节能减排就是质量考核。这首先是因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平。2007年,我国人均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可开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二是能源消费量大。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费总量却占世界的19.5%。三是质量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已无法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节能减排实行“质量考核”,已是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尽管已在评价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进展缓慢。简单的能耗等指标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潘复生指出,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评价。一定要把原来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作为辅助指标衡量发展绩效的价值体系,转变为兼顾发展的数量、质量和综合效益,将节能减排的效益真正纳入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涵盖资源消耗、环境负担、能耗、自然和社会协调性、公民素质、发展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必须把政绩考核体系纳入其中,促进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发展质量工作的领导。

  潘复生表示,要辨证看待质量考核对“稳中求进”发展的作用。一方面,“进”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差,而“稳”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好。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会影响地方政府在“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只有科学评价,才能引导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