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刷卡费率翻倍 一次刷卡收两次货币兑换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1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次刷卡收两次货币转换费 承诺1.5%的兑换费却收3%
在国外“血拼”过足购物瘾后,银行的信用卡账单却令人大跌眼镜。近期,不少从国外旅游回来的市民发现,多笔在境外的刷卡消费,还款金额凭空多出来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境外刷卡所涉及的汇率和手续费等结算,其实并没有消费者想得那样简单。“一次刷卡却收两次动态货币转换费”、“银行承诺的1.5%货币兑换费却不清不楚地变成了3%”,几乎每位出国旅游的消费者都在被这些不清不楚的隐形收费损害着利益。
中消协律师认为,银行收费标准未明示,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去主管部门申诉举报。
消费故事
信用卡账单 凭空多出数十美元
市民高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NBA球迷,春节前,高先生利用年假的机会去美国看了两场NBA的比赛,同时还刷信用卡购买了一套喜欢的球星队服和一双纪念版的篮球鞋。
假期结束,高先生满载而归,虽然花销不少,但却乐在其中。然而,前两天,看着银行寄来的账单,高先生怎么也乐不起来了。原来,应还账单金额比高先生自己记的账高出了不少。
两场球赛门票160美元,某球星主场球衣80美元,某球星最新款篮球鞋330美元,共计570美元。但是,账单上却显示618.45美元。
“刷美元还美元,应该就没有汇率了啊,怎么还会多收40多美元呢?”按照高先生的说法,他在美国消费时肯定是美元结算,那么他特意留了足够的美元现金,就是打算回国时用美元还款。这样一来,应该是完全没有别的费用才对。仔细核查账单后,高先生发现,多收的48.45美元来自购买的球鞋和球衣上。
无独有偶,同样持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VISA和银联双币信用卡的曹女士,春节期间去澳洲旅游时也遇到了相同问题。曹女士当时在澳洲一家商店刷卡消费了439澳元,折合469美元,而前几天去银行还款时发现,需还款金额为506.87美元,凭空多出了37.87美元。
“本来以为在国外购物很划算,却没想到赔上了这么多手续费。”曹女士叫苦不迭。
旅行社说
出境刷卡购物 汇率折损需关注
如今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境外消费都要“万元起”,为了携带方便和安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人手一张卡”、“境外无限刷”的地步,但是对于刷什么样的信用卡最划算,需不需要手续费,却很少有人在意,即使是询问旅游达人,也是说不清楚的“一笔糊涂账”。
“我们通常建议游客带一张银联和VISA或者万事达卡,如果能刷银联,首选银联,其次是VISA和万事达,但如果到以美元结算的国家,就直接拿VISA和万事达刷卡比较划算。”中青旅东直门门市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也是通过前辈或者亲身经验总结出来,但是到底汇率差价是多少,是否收取手续费,旅行社方面就不清楚了。
“反正肯定有汇率折损,但是也不明显。”经常前往夏威夷的领队黄小姐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经常要给朋友带东西,所以会比较了解,“像是国内看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6.3,可能到了夏威夷就是6.5左右,所以我经常会跟朋友说,不要以国内的汇率价格计算,好像我多收他们钱似的”。
黄小姐还表示,如果不是帮朋友带东西,自己去境外刷卡购物很少关注汇率折损的问题。
2011年中国游客出境消费前五国家
目的地 消费总额 人均消费额
法国 446003725 1472
新加坡 303634991 1126
德国 277112831 510
美国 252987896 783
意大利 203068699 834
数据来源:全球蓝联
(单位:欧元)
银行声音
一次刷卡 收了两次货币兑换费
高先生和曹女士的“无头账”到底从何而来?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士眼中神秘的汇率和手续费到底又是怎样结算的呢?
对此,记者致电高先生所持信用卡的发卡行信用卡中心,该中心相关人士解释说,这是一种通过境外收单行将交易货币直接转换为以持卡人本国货币结算的交易类型,区别于境外银联线路的信用卡交易。
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根据外汇管理政策规定,该交易须记入持卡人美元账户。此外,这种交易类型为境外收单行单方面将境外交易转换为人民币交易,国际卡组织与发卡行均需以美元进行结算,因此持卡人实际结算金额会存在汇差并会产生相应的货币转换费。
也就是说,高先生刷卡美元结算当时已经换算成人民币了,回国还款时银行又以人民币兑换美元。一趟境外购物和住店,却被商家和银行收取了两次货币兑换费用。
动态货币转换 满足利益最大化
分明是一笔费用,为何会被收取两次货币转换费?一家商业银行信用卡部相关负责人为记者做出了解答,这两笔“多出的金额”应该都是境外DCC(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交易,即“动态货币转换”。
所谓动态货币转换,是国际卡组织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即持卡人可选择商户所在地的货币为支付币种,也可选择自己的账单币种作为交易的支付币种。
在高先生的案例中,商户认为客户是中国的,卡片账单币种应为人民币。在未事先告知客户并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交易的支付货币转换成人民币,为客户主动做了笔DCC。但银行的境外交易账单币种其实是美元,人民币经国际组织又折回了美元入账,而最终入账的美元金额大于原标价美元金额。
换句话说,原本可以一句提醒便能避免的费用,却因为商家的利益最大化,让消费者白白蒙受了损失。
“动态货币转换应该是2007年初从美国开始推广,主要是国际卡组织为了平衡收单行、商户和发卡行之间的利益。”不过,该银行信用卡部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由于货币转换费用是由当地收单行和商户自己来定,有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家费率就相对较高。比如,芬兰有商户的货币转换费率高达10%。
记者追访
境外刷卡 手续费在3%至4%之间
在银行人士的口中,商家似乎成了这场利益博弈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银行自身也并非“清白”。
记者调查发现,境外刷卡明明信用卡收费标准是收取1.5%的费用,持卡人实际支出的手续费用却高达3%,且部分刷卡手续费并不为持卡人所知,被银行直接加入到持卡人的消费金额内。
拿曹女士的案例来说,记者致电银行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因为使用的信用卡是美元卡,刷了澳元后,需折算成美元结算,而这个过程中,银行要收取1.5%的货币兑换费。
如此一来,曹女士的“无头账”彻底明了。经测算,原本439澳元的金额,经过澳元兑美元的转换变成469美元,加上1.5%的兑换费增至476.035美元,随后该费用又经历了上述“一次刷卡两次兑换费”的过程,凭空多出23.80美元,增至499.835美元。而该金额与总还款金额506.87的差额,估计就是银行的手续费了。
也就是说,除了1.5%的货币兑换费,手续费也占到了1.5%。
一位银行卡业内人士证实了记者的计算。据称,持卡人境外刷卡消费支付的账单中,刷卡费用一般在3%至4%之间,其中VISA或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向发卡行收取国际交易费,为每笔交易的1%到1.5%,虽说是向银行收取,但这笔费用实际上是由刷卡人买单;另外就是银行收取手续费,在1%到2%之间。
记者查询各银行网站得知,多数银行的信用卡境外刷卡手续费为1.5%,如建行、中行、招行、兴业等均为1.5%,光大1.7%,而深发展和交行同为1.75%,浦发银行执行2%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持卡人每月收到的信用卡消费账单中,多数银行从未列出费率,就直接将外币兑换费加入持卡人的消费金额内。所以很多持卡人并不知情。”这位业内人士称。
律师说法
收费标准未明示
涉嫌侵犯知情权
针对境外刷卡“糊涂账”,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银行应该收哪些费、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汇率换算,都应该在对账单中单独列出,而不是混在消费金额里,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就此向主管部门申诉举报。
“比如,消费者刷卡费用是300美元,银行要收取的手续费、每次汇率转换后的金额,都应该有个详单,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然而,银行只是给了一个总数,消费者弄不明白,银行客服也解释不清。”邱宝昌说。
邱宝昌还认为,银行承诺收取1.5%的手续费,最后实际收取的金额为3%,这就涉嫌欺诈。(记者 杨予诺 王思思 孙宇)
(责任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