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旱千日三七涨七倍 上市药企称“从未缺过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6:4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雷李平
干旱意味着减产,减产表明价格将上涨。云南的三年连旱药材、甘蔗等产品的涨价逻辑。
不过,单产减产并不意味着总量不能满足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从2010年开始,三七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今年三七的总产量将远大于需求,因干旱减产引发的价格炒作将难以出现2010年的持续暴涨局面。
而对于下游制药企业尤其是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也可能低于预期。昆明制药(600422.SH)表示,“三七从没缺过货”;天士力(600535.SH)则称,针对原料的整体战略安排,可以确保公司在三七等重要原料上,“撑个三五年没问题。”
涨价VS增产
云南中药材资源丰富,三七、天麻、云木香、当归、冬虫夏草等药材闻名全国;其中,仅文山州的三七产量就占全国90%以上。
由于干旱减产预期及资金推动,云南省药材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部分中药材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如三七(60头)从三年前的60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500元/公斤,涨幅逾7倍。
自2011年10月以来,文山三七的价格再一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
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10月,文山三七平均价格353元/公斤,2012年2月已达464元/公斤,短短的4个月时间,每公斤上涨了111元,涨幅达31.38%。其中,80头三七价格由去年10月300元/公斤上涨至今年3月最新报价460元/公斤,已逼近2010年初的历史最高价位。
文山当地人士表示,本轮价格上涨有成本推动的因素。近年来,种植三七所需的种子种苗、人工费、原材料费等随物价大幅上扬;而干旱及基础设施制约,水、电、路等建设配套资金大量投入也造成三七种植成本大幅增加。
不过,从供求变化来看,并不支持三七价格再次大幅飙升。
昆明制药董秘办人士指出,三七为三年生,近年采收的三七实际是2010年种植的,而2010年以来,云南三七种植面积就不断扩大,虽然单产受干旱影响会减产,但总产量不会减少,“即使干旱持续,三七产量也能满足需求。”
实际上,这几年干旱都会传出减产的消息,“但我们公司三七从来就没缺过货,”强调干旱减产,只是一种概念炒作,人为推高价格而已。
“撑个三五年没问题”
针对干旱引发的减产预期以及价格上涨趋势,一些主要的三七用量大户,尤其是部分医药上市公司,已经做出了安排。
三七用量大户,白云山A(000522.SZ)旗下的白云山和黄中药总经理李楚源则更为乐观。他表示,如果按照种植面积来算,今年的产量将达到1.2万吨,比市场需求量多50%以上。这种状态下,三七涨势难以持续。
李楚源强调,“我们现在的库存可以用到三七产新的时候,因此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
昆明制药董秘办人士则向记者表示,干旱对公司的三七原料会有一定影响。他透露,“目前公司没有原料种植基地,所需三七等原料全部需要外购,但公司会有一个满足正常生产需求的库存。目前库存处于正常水平。”
“西南干旱不会对公司原料供应产生大的影响。”天士力董秘办人士也认为。他介绍称,像三七这类长期需求的原料,没有准备的公司才会受到影响,“我们公司的战略储备以及一系列的战略安排,可以确保三七等重点原料撑个三五年没问题。”
除原料供应不会受影响,三七价格的上涨对主要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有限。
2011年一季度三七价格重回上升通道,当时中金公司李永喜对昆明制药分析称,尽管公司储备了较多的三七存货,但价格大幅上涨伴随销售规模的增长仍然导致营业成本增长25%,毛利率下降2.9个百分点,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昆明制药2011年报则显示,其主要子公司中,昆明中药材受原材料影响净利润下降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