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RMB国际化进程被看好 日本将购入650亿中国国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8: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3日,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向媒体证实,经中国当局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人民币或103亿美元的中国国债。安住淳表示,从加强日中两国经济联系的初衷看,这是“合适的购入规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亦有一定推动作用,日本政府此举还可能会带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跟进买入中国国债。“但要想真正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公认的储备资产,中国必须做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并完善当前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

  日本看好中国发展态势两国承诺互购国债

  

  早在去年12月,作为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购国债即被中日两国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央行当月25日晚间发布新闻稿称,中日领导人同意鼓励两国之间的金融交易,日本当局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

  据悉,此次获批后,日本将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在限额内逐步投资中国国债。安住淳透露,购入中国国债还需花费数月时间进行系统等方面的准备,日方届时将根据市场动向判断购入的时机。就日方计划购入的中国国债数量,安住淳表示,综合考虑日本在外汇资产运用方面的情况,一开始小额购入中国国债比较合适。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刘继森昨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用自己经济增长的实绩证明在亚太地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选择购买中国国债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的影响力在上升,这对亚洲其他国家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日本近年来经济持续衰退,去年又遭遇大地震冲击,亟需向外拓展摆脱困境,购买中国国债使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更进了一步。”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购买中国国债也表明日本看好中国的发展态势和影响力。

  连平认为,日本计划购入中国国债更是中国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长期以来,中国国债市场局限于国内,投资者基本都是中资机构。日本当局虽不是商业主体,但同样具有投资功能,购买中国国债表明中国国债市场无论是收益率、信用等级还是稳定性都具有一定吸引力,也暗示日本对未来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抱有信心。

  人民币国际化还要依赖于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

  

  刘继森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调整储备资产的结构,相信日本也是如此,增加人民币资产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与人民币的良好形象有很大关系。相对美国选择贬值战略,欧元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问题缠身相比,人民币一直还在不断缓慢升值。

  “受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意识还比较强,要选择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同时币值比较稳定的投资品种,并不是很容易。”连平表示,在这个背景下,日本购买中国国债表明中国的主权信用仍比较坚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市场的连锁反应,对中国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汇率机制改革亦会有一定的推动。

  在连平看来,日本当局购买中国国债本身就是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储备资产,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有比较大的象征性意义,而且是重要的突破,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积极影响的。

  不过,谭雅玲认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能过于夸大其意义。“现在中国国债也仅被日本一国购买,103亿美元的量也很小,还根本谈不上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层面。因为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最重要两点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汇率制度的国际化,但这恰恰是中国目前不具备的。把人民币国际化当做一种短期目标,进行自我吹嘘是毫无意义的。”

  连平亦强调,要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资产,尤其是被外国商业机构所持有,首先必须实现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现在别的国家想购买中国国债,还得和政府谈判,规模上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但如果我们的资本账户是开放的,那就很自由,什么时候想买入就能兑换。”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