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以历史担当推动改革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5 01:2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相继落下帷幕。连日来,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聚北京,纵谈国是,论政议政。比之往年,今年的“两会”,更显务实,更为开放。

  为期十余天的全国“两会”,所涉议题可谓触及方方面面。通过十余天的脑力碰撞,这次“两会”也形成了许多共识。其中之一,是很多代表、委员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继续深化改革的迫切性。

  中国的改革,从来不是新鲜话题。但历年的“两会”,也从来不会少却这个议题。深化改革对于今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如同启动改革对于1978年的中国——温家宝总理说,“不改革死路一条”,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观察本次“两会”,温总理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一再强调了必须改革。他称:“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论及改革时,还将改革与历史检验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其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今天的改革选择,又毫无疑问地将接受历史的检验。改或不改,又究竟如何改,在历史的隧道中,都必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今天的国人,需要一肩扛起时代的重任,将改革继续下去。

  那么,透过这次“两会”,围绕改革的共识,又体现在哪里?归纳起来,其一,改革要言更要行;其二,改革只能进不能退;其三,改革必须是整体改革,而非枝节修补;其四,改革必须借助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总之,改革需要深化,不可停滞,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改革“要言”,说的是改革要有舆论的烘托与支持,也是要改革者和支持改革者对其意义的不断叙述。改革是什么?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是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这样的变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舆论的支持与意义的陈说,都是消解阻力的有效力量。同时,改革“更要行”。宏大的叙述如果无法进入实践,其意义将会大大消解,乃至化归为零。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不是口头上的改革,而是在理解国情中寻求超越、不断前行的改革实践。

  改革只能进不能退。自1978年以来,中国通过方方面面的改革,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今天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从社会管理到文化体制,从经济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都有许多“硬骨头”待啃。因此,改革必须“进”。如果改革停滞,乃至倒退,后果会很严重,这意味着不仅不能够得到未来的改革成果,之前的改革成果也可能因改革的停滞、倒退而丧失。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须以历史担当的情怀来做选择。

  改革必须是整体改革。这种整体性,意味着改革是全方位的,缺一不可,且一环扣一环。某一领域的改革没有跟上,就可能导致其他领域的改革难以推进,进而影响改革的总体成效。正如温总理昨天在记者会上强调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如此,改革更不可能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应是在制度意义上的深刻变革。

  未来的改革,其对象与重心更着眼于攻克既得利益群体形成的阻力,要冲破这样的阻力,需要体制内外的合力,需要中央、地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合力。支持改革者固然要扛起大旗,却也需要更多借助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就改革对象来说,其所受压力将是双重的,包括来自改革者的主动力和来自外部民众形成的倒逼压力。人民的智慧确实无穷,将会为改革提供生生不息的活力。

  将共识化为实际行动,从口头改革转向改革实践,这是今天民众的关切,也是历史的深刻要求。中国改革路正长,使命与挑战同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