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英美转移风险 酝酿国债"骗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5 07: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英美转移风险酝酿国债"骗局"

  英美转移风险酝酿国债"骗局"

  3月14日,英国媒体报道称,其财政大臣奥斯本正考虑发行新的长期债券,用于缓解政府“缺钱”的危机,预计超长国债为100年期债券。这种债券一旦流动,财政部只支付利息,不用偿还本金。有消息称,美国也有意发行此类超级债券。分析人士称,这种债券发行风险较大,发行规模和发行对象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酝酿国债“骗局”

  历史上英国只发行过两次100年期国债,一次是“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另一次是世界大战的时候,而英国财政现在仍然对这些贷款支付利息。目前,英国30年期债券较为常用。下周,英国财政部即将公布预算计划,财长奥斯本很可能公布该计划,他们称,百年债券在未来5年内可以为政府节省200亿英镑债息,相当于给每个英国家庭节省1000英镑。理论上来讲,这种债券可以锁定借贷利率,如果超长债券深受投资者欢迎,政府未来还会推出更长的债券。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美两国提出发行长期国债,反映出其政府非常“缺钱”,100年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长期国债的风险也很难估算。比如,希腊在债务违约后采取了强制措施,不答应政府的债务减记方案就不还钱,让本金打水漂,投资者只能吃哑巴亏。在丁纯看来,这种长期国债很“无聊”,至于有没有人买,还要看政府发债的特定对象是谁,到期后的兑现承诺有多诱人等条件决定。

  3月13日,奥斯本陪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前往美国访问,他会与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共商此事。有消息称,华尔街投行也正在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发行100年期国债,以固定低利率的方式,发行期限为40、50年,甚至100年的超长期国债。据悉,美国财政部官员已和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投行高管进行接触。

  不少国家经济学家讽刺称,美国与英国等举债度日的国家正继续玩弄风险转移的把戏:先通过释放信息,试探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如果没有什么太大波动,英美两国便会开始将事情纳入到筹划和运营之中,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目前,这一方案还未提交英国议会裁决。投资者对这一债券发行计划则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些人称欢迎这种固定利率的长期债券;但另一些人由于低产出或低回报,对是否购买这种债券犹豫不决。奥斯本将为债务管理办公室制定一个计划,以测试市场对这款100年甚至时间更长的“金边债券”的态度,同时它还希望测试发布利率不确定的“永久”债券的可能性。

  锁定金融大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英美两国真的要发行这种超长期国债,作为投资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比如,通胀率变化、发行国货币购买力、政府调整以及战争风险因素等。发行这种超长国债很明显对美国和英国政府有好处。第一,像固定房贷利率一样,他们可以借美联储维持历史超低利率时,发行低息国债。第二,可以将部分政府债务负担尽可能地推迟到将来偿还,避免政府关门大吉以及为调高举债上限而发愁。

  孙立坚称,发行这种风险极高的债券,象征意义较大,最终可能以发行纪念票一样少量发行,绝对不可能大规模面世。这种国债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专利,与发行纪念邮票的概念相同,大量发行估计没人买。他预计发行长期国债有定向行为,目标可能锁定金融大亨,让他们发扬慈善风格,买债券对大亨来说也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因此可能会有人为政府“埋单”。

   “南海泡沫”事件(相关链接)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南海公司在1711年时创立,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通过贿赂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一个名为“南海计划”的大型换股计划,以换取更大利益。在当时,英国政府总共发行了大约5000万英镑的长期国债,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英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英国国会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也蚀本离场。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