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油安全格局面临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5 11:05 来源: 中国经营网如果说安全、价格和成本构成了石油供应格局的三角,无论是哪一角,中国面临的问题都极其麻烦。
能源供应是扼住中国经济发展喉咙的关键要素,其中,石油供应安全毫无疑问最令人担心。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全年共进口原油2.5378亿吨,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6%,对外依存度连续三年超过50%。而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人士透露,根据估算,中国今年的原油进口量大概会保持5%的增幅,略低于2011年的水平。但在国内旺盛的需求下,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只能到明年这个时候才知道。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将今年GDP增速下调到7.5%,但目前低水平的石油储备仍然对原油进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也只有5.03亿桶的水平;按照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的201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5307千桶/日估算,若储备能力全部饱和,约相当于95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刚刚超过IEA的90日红线。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总容量高达9亿桶,美国则超过20亿桶。但要想加快储备的增长,则受制于石油来源和价格的双重约束。此前有知情人士称,中国石油储备已经开始采购价格较低的低质原油作为储备。原来主要储备品种定为轻质原油,而现在,储备高硫油已经成为重要策略选择。
当然,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高价油消化能力,但这并非意味着可以放心了。作为目前无可替代的能源形式,石油不仅有市场属性,更是产油国地缘政治、价格、油品质量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资产,如果进行一个定性的综合评估,中国面临的问题非常大。
从来源地的安全性来看,中国原油供应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十大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括号内为占进口总量的比重):沙特(19.8%)、安哥拉(12.3%)、伊朗(10.9%)、俄罗斯(7.8%)、阿曼(7.2%)、伊拉克(5.4%)、苏丹(5.1%)、委内瑞拉(4.5%)、哈萨克斯坦(4.4%)、科威特(3.8%)。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伊朗、苏丹这两大来源地已经难以倚靠。海关统计显示,中国1月份从伊朗进口了208万吨原油,同比下降了5%,环比降幅达14%。中国石化的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全年来看中国从伊朗增加原油进口的可能性更大,“中国政府应该更多秉持的是商业原则,而非政治考量”。但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已经指出,如果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国一定会停买伊朗原油的。
如果说安全、价格和成本构成了石油供应格局的三角,无论是哪一角,中国面临的问题都极其麻烦。
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访问中东之后,11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再度造访沙特,背后原因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投了反对票,亟需抚慰中东诸国,尤其是沙特的情绪。这也说明,中国如果不担心伊朗原油断供,有必要这样着急吗?除了伊朗,尽管进口额不是很大,但有相当大石油投资额的苏丹正在成为另一个“伤心地”。苏丹一名高级官员近日称,南北苏丹石油过境费争端无望迅速解决;此前南苏丹曾试图通过公路运输石油,但当地糟糕的交通条件实际上反证了无法运出石油的事实。
有分析认为,伊朗和苏丹即使出现完全性的断供,中国也会通过加大沙特、俄罗斯等国的进口来满足需求。沙特自然不用说,的确在为中国做“贡献”;但俄罗斯却不是个可以信赖的对象,价格问题持续数年难以谈拢。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已公开对外宣传,中石油将不会寻求通过中俄管道购买额外的俄罗斯原油。实际上,从目前的形势看,靠得住的只剩下中东(主要是沙特)、非洲的部分国家(安哥拉)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即使如此,运输也是个大问题。长期以来,来自中东的原油绝大部分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而快速变化的地缘政治让中国无法安心。为此,通过陆上运输的中缅石油管道被寄予厚望。但不幸的是,缅甸再不是以前俯首听命的缅甸,几乎已经变成了大国政治的表演舞台,其对华政策正发生着微妙而危险的变化,近日发生的缅甸军人跨境打死中国居民一事更加加重了两国关系的紧张。将石油运输命脉放在这样的国家能放心吗?
除了以上因素外,油品质量也难以保证。质量最高的油仍然在中东和北非,即使中国增加如西非这类地区的原油进口,也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污染加大的难题。更何况,全球石油生产的价格因素也不容忽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说安全、价格和成本构成了石油供应格局的三角,无论是哪一角,中国面临的问题都极其麻烦。当然,其中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安全。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