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医疗资源结构失衡导致看病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4: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涌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院长冯虹指出,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结构的失衡造成了目前看病不容易的状况。

   冯虹认为,更有效的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大医院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大医院之间建立机制上更为紧密的“纵向联系”。

   “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医疗体系,建立新的区域医疗体系,从体制上、从行业管理上重新整合医疗机制。”冯虹如是说。

   资源不均致看病难

   《21世纪》:现在大家反映的问题集中在“看病贵”上,而实际上看病难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你对此怎么看?

   冯虹:应该说,看病贵是在医疗卫生费用方面的问题,而看病难则更多侧重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问题。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应该说,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老百姓看病难,而如今看病不容易更多则是医疗资源结构失衡等造成的。

   《21世纪》:医改启动以来,国家一直在强调“强基层”,意在解决的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弱的问题。

   冯虹:是这样。由于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较弱,许多本应在社区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到了大医院,导致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

   尽管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很多措施,如提倡对口支援、医疗服务下沉,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追其根源说明百姓仍不信任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这种医疗服务下沉还没有从根本上即没有真正建立切实可行的城区医疗服务体系。

   让公立医院承担更多责任

   《21世纪》: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探索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其实就是针对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辽宁以鞍山为代表的改革探索是怎样的?

   冯虹: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将大医院向辖区周围的基层医院辐射成为网点,努力形成小病小医院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的有序流动局面,同时,积极探索将信息化用于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疗资源整合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载体,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管理对接和资源共享。

   但目前一、二、三级医院分属区县、市级管辖,既办医、又管医,病人成为各级医院追逐的资源,很难达到有效整合。

   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开展医疗资源区域性整合,改变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向基层输出技术和管理,才能让基层群众得到与城市同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公平,才能使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病人减少。

   《21世纪》:那么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冯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让公立医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体的建议有这样几条:

   第一,整合公立医疗资源,在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大医院之间建立机制上更为紧密的“纵向联系”,大医院与社区医疗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

   第二,在这个联合体内,大医院是居民整体疾病管理方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负责一、二级医院的人才培养、诊疗技术规范和疾病治疗流程的制定等;三级医院在联合体内拥有管理权、培训权、业务技术指导权,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医疗体系,建立新的区域医疗体系,从体制上、从行业管理上重新整合医疗机制。

   让区域医疗中心管理本区域的医疗健康、保健、预防工作,赢得人们对分级诊疗体系的信任,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达到未来的三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专家能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诊治、研究疑难杂症;二级医院不再门庭冷落,医护人员积极性提升;社区医生不再只是为病人开开药,而成为每个家庭的健康守护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