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要从根子上治理“炒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7 04:2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苏培科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继深交所和上交所发布抑制新股炒作的新政之后,证监会日前又向各家证券公司下发了《关于证券公司切实履行职责防范和抑制新股炒作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新股热”是市场非理性现象,将影响新股发行体制的深化改革。新股“三高”使市场配置资金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严重扭曲了市场定价功能,容易诱发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行为,使二级市场偏信“新股不败”、“炒新必赚”的人遭受损失,甚至机构投资者也深受其害,一些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分析研究人员及新上市公司等均遭受批评。在“通知”中,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从承销、投资、咨询及投资者教育方面四管齐下全面防范“炒新”。

  可以看出,监管部门营造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和遏制“炒新”意志坚定不移,大方向是对的,但方法有待商榷。在笔者看来,目前遏制“炒新”的这些举措仅仅只是些临时性的补丁和软约束,很难指望这些措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但聊胜于无。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市场中的盲目“炒新”,就得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炒新”潮?为什么“新股不败”的神话屡打不破?如何根治“炒新”?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明白市场博弈这一目的,相信这些问题和监管部门困惑的“炒新”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得搞清楚谁是“炒新”的最大获益者,不能把市场的不理性行为全推给散户。

  记得2009年深交所为了劝导二级市场的“炒新一族”,曾发布账户统计报告:显示“炒新”的账户中80%以上都是散户,而且有一半亏损,其中一些账户的亏损幅度达到了99%,而10万元以下的账户亏损最惨。不难看出,中小投资者是“炒新”的最大受害者,但为何一些投资者仍然乐此不疲?主要是一些持有原始股和配售股的机构想方设法来诱导散户介入,采用对敲、拉高等方式来实现出货,而“炒新”的散户只是那些忍不住诱惑的冒险者罢了,是真正的受害者。所以,散户炒新只是表面现象,不能将“炒新”的所有罪责归咎于散户,反而应该认真地教育机构和主力资金,正是由于他们“赚快钱”的操作手法导致了市场的“炒新”病症。

  以最近刚上市的新股蓝英装备(300293.SZ)和博雅生物(300294.SZ)为例,交易所遏制“炒新”的新政刚刚颁布,他们巧妙地绕开了监管规则,虽在上市首日因碰线而停牌,但第二天依然延续了上涨和高换手率,上市次日换手率超过了72%以上,直到第五个交易日股价掉头向下,彻底吞掉了前几日的涨幅。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迅速赚了不少,也有人迅速被套。虽然有遏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规则,但一些“炒新”的主力资金改变了操作策略,采取连续拉升来诱导散户介入,这样完全绕开了交易所的监管规定和监管视线。显然,遏制“炒新”应该从主力资金账户着手调查,“劝离”散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希望散户别去蹚“浑水”。

  现在不让证券公司的自营、资管等资金参与新股上市首日“炒新”,劝导散户不要“炒新”,那让谁来买新股?我想监管的初衷绝对不是让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为零。再假设一下,如果市场里有很多新股上市后首日上涨百分之几十,在明晃晃的财富效应下风险教育有用吗?显然就像“吸烟有害健康”的劝戒一样没用!

  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炒新”,主要是A股市场既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和新股发行存在“三高”,一级市场提前攫取了二级市场若干年的投资价值,让大家看不到希望,只能短炒和投机。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强化分红回报机制,让股市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即使买错时点也可以用时间来换空间。

  其次,主承销商“直投+保荐”是新股发行“三高”的病根。

  很多人将目光都聚焦在询价环节,其实在我看来新股发行的“三高”主要是主承销商操控的,由于“直投+保荐”的利益驱动,保荐机构一定会做高发行价、抬高上市价,再加上超额募集还可以获得更多提成和承销费,从而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制造新股发行的“三高”。证监会刚刚规定不让保荐机构的承销收入与超募资金挂钩,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叫停“直投+保荐”模式,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会永远存在。

  当然询价机构的胡乱出价和报价也是导致新股价格偏高的因素之一,但比起主承销商的“直投+保荐”仅是次要因素。但也得根治,比如在询价环节可以引入美式招标法,实施惩罚性的报价成交机制,增加询价机构的责任意识,避免询价机构“叫而不买”和操纵新股发行价,可以让一些喊高价(高于发行价)的询价机构按照自己的出价成交。这虽然可以惩罚一些喊高价的机构,虽好像有悖于累计投标询价的规则,况且国内不是做市商交易模式,但对于漫天叫价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性卖价也未尝不可。

  第三,特权配售者和“裸申专业户”是爆炒新股的主力军。

  中国股市的网上、网下“双轨制”始于十余年前,当时是为了扶助刚刚诞生的新基金,从新股发行额度中拨出一部分直接由其在网下申购,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利益倾斜的方式让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壮大。现在确实也实现了这个目标,这种吃偏食的特权分配机制在这些年养肥了很多机构,也成为某些特权利益群体牟利的通道。为了让他们获配的新股不在首日破发,在利益驱使下他们就卖力地帮助主承销商一起来抬高股价,以获取高价套现的机会。

  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取消发行环节的特权分配机制,取消网下配售,让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平等申购,然后按照申购均价直接上市,不要再人为地扩大一二级市场的价差。

  另外,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限制一级市场的“裸申专业户”,让虚假繁荣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效衔接。对此,笔者曾多次建议监管部门对一级市场申购采取“市值配比认购法”,让申购者按照市值与可申购量1∶1的关系来申购,这样会让二级市场没有股票者不具备申购资格,杜绝“打新专业户”。而这种“市值配比认购法”完全不同于此前的市值配售,是需要真金白银来进行申购,仅给股份多的人提供一种申购资格,只有建立起这种排他性,才能限制巨额的投机性申购资金,才能让一二级市场的利益有效衔接起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