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凝心聚力促发展 开拓奋进铸华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实习生张大伟

  自2007年8月昆明市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云南省工商联、市委统战部的帮助指导下,全市工商联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载体,加强引导,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昆明市工商联组织以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己任,扎实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参加全国工商联、云南省工商联、昆明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学习培训等形式,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商会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和新修订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及省、市委《实施意见》,用新时期、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统一战线理论武装思想,引领健康成长。据统计,5年来,昆明市工商联组织举办各类政策理论培训班149期,培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及商会会员1.17万余人次。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方针,以政治安排为导向,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前,昆明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云南省人大代表7名,省政协委员9名;昆明市人大代表66名,市政协委员113名;县人大代表126名,县政协委员459名。云南省工商联执委63名,常委42名,副主席(副会长)9名。加强市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增补,昆明市工商联第十届执委会有执委199名、常委99名、副主席(副会长)19名,总商会副会长8名。

  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成立市工商联直属机关党委,加强市属驻昆商会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凸现新亮点。指导1423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944名党员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为目标,在市属商会中建立党组织30家。与昆明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两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主题,举办“党旗下的誓言”演讲比赛,选派4名选手参加云南省工商联比赛,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优秀奖2名。推出昆明星耀集团等3家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荐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评选为“全国双强百家”党组织。

  发挥优势,拓宽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全市工商联组织围绕中心,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调查研究工作重点突出。完成专项调研报告94篇,其中《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昆明市非公有制企业问题研究》、《昆明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昆明地区商会组织管理对策研究》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被昆明市委、市政府采纳。从2009年开始,开展年度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撰写年度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参政议政工作成效明显。撰写提交集体提案136件,其中《关于加强商会建设的建议》、《关于中小企业配套大型企业产业链的建议》等被评为优秀提案。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个人提案650件、议案85件。工商联组织在两会上的发言、提案、议案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了智力支持。每年坚持开展“千名客商评价昆明软环境建设活动”,提出的意见建议列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得到落实。

  政企联动渠道得到拓宽。积极搭建政企沟通交流的平台,组织驻昆商会代表参加市委全会、市委工作会、市人代会、市政协全会、招商引资工作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会议23批1500余人次。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寄送《昆明市人民政府公报》98期3万余册,《昆明商会》30期4万余册。2011年起,为市工商联执委征订《中华工商时报》。利用现代新昆明建设通报会、回乡人士座谈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桥头堡政策解读等活动,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信息。认真做好市级领导联系驻昆商会、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的落实,与昆明市检察院、市工信委、市工商局等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切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挂职锻炼试点工作。

  宣传工作力度加大。积极协调《中华工商时报》、昆明电视台、昆明广播电台、《云南经济日报》、《昆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典型。在《云南经济日报》开辟“新滇商”专栏,在《云南政协报》开辟“商界”、“财经”专栏。充分发挥《昆明商会》会刊、市联网站的优势,及时宣传驻昆商会活动、工商联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的典型。5年出版会刊30期,更新网站信息766条,网站信息浏览量达56万余人次。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

  拓展服务领域,注重服务实效,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抢抓“桥头堡”和现代新昆明建设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协调帮助400余家会员企业获得政府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银行信贷4.67亿元。帮助商会与金融机构结成战略合作关系42对,为680余家会员企业解决融资255亿元。驻昆商会组建投融资机构22家,实际投资项目33个,资金365亿元;组建担保机构14家,担保金额168亿元。指导西山区工商联与驻区的18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昆明市率先成立银企合作服务中心,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搭建法律维权平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市工商联成立维权委员会,与云南八谦律师集团合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在《昆明商会》开辟维权服务专栏。加强与司法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驻昆商会制度、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法律维权服务团等维权服务机制39项,开展维权服务活动659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400余万元。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组织举办各类、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88期,报告会、讲座61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8500余人次参加学习。举办“首届云南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办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两期。坚持每年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解决中小企业的人才和用工需求。和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ZDH)合作举办“商会干部培训”、“中小企业融资论坛”等项目28个。

  搭建内引外联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会员企业、商会参加“昆交会”、“礼交会”等展销展洽、产品推介、投资考察等经贸交流活动30余批次,参加企业270家。组织昆明企业家代表团赴临沧投资考察。

  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制定《昆明市鼓励驻昆商会招商引资办法》,向沿海及中部18省(市)工商联及商会发出邀请函,邀请到昆明举办商会年会、会长联系会等活动。协调组织香港知名企业家昆明投资座谈会、泉商发展高峰论坛、百名晋商进云南等31次招商引资活动。邀请24批196人次考察团到昆明投资考察。促成内资项目179个、资金55.67亿元,外资项目9个、资金1807万美元落地昆明。筹划推进中国·昆明(国际)商会总部基地项目建设。

  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商会组织建设富有成效

  把商会作为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托,创新机制,加大商会组建力度,强化商会指导服务,促进商会发挥积极作用。

  会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坚持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相统一,以企业会员为重点,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工作。新发展会员1944名,至2011年末,全市工商联有各类会员7044名,其中:企业会员3703名,团体会员211名,个人会员3130名。建立了300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档案。

  驻昆商会蓬勃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异地商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办通〔2011〕55号),《驻昆商会管理办法》(昆统〔2011〕5号)。在《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11〕13号)中,明确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的主管部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从2007年底的29家发展到152家。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为40家商会注册登记,指导昆明市泉州商会、黄岩商会等20家商会完成换届。

  回报社会,促进和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形象得提升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回报社会。成立昆明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汶川特大地震赈灾”、“爱心助你上大学”、“抗旱救灾”、“七彩云南助学”、“云南红土情·光彩进万家——民营企业感恩行动”等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在全市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27个,投入资金1163万元。组织会员企业为汶川特大地震捐款4000余万元,昆明市工商联被全国工商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63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民营企业感恩行动”,捐资891.46万元,捐物价值100余万元,2600余人得到救助。5名会员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光彩之星”,1名会员荣获“中国慈善家”称号和“中国公益事业贡献奖”。

  扶持青年创业带动就业。以昆明青年创业促进会为平台,通过免息贷款、导师帮扶等形式,扶助青年创业。组织举办青年创业讲坛42期,培训创业青年8000人次,组建214名的青年创业导师队伍,112名青年得到创业帮扶。昆明青年创业促进会被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全国办授予特别组织创新奖。促成云南省以青创会运作模式,出台“贷免扶补”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工商联帮助900余人得到创业帮扶,发放创业贷款4600余万元,协调会员企业建立58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260个。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加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5名会员受到全国表彰,26名会员受到云南省表彰,80名会员受到昆明市表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形成了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氛围。

  内强素质,创先争优,工商联机关执行力有强化

  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工商联的影响力、凝聚力,提高工商联机关的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推进机关建设,积极创先争优。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委《实施意见》为重点,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在工商联系统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掀起学习热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解决人员编制少、办公经费缺、内设机构不适应工作等实际问题,为工商联作用发挥创造条件。昆明市工商联第一次明确了市政府分管联系的副市长。制定实施《昆明市工商联主席(会长)联谊会制度》,每季度举办一次主席联谊活动和企业家沙龙。工商联工作实现进位争先目标,2011年在云南省工商联工作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制定了《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工商联(民间商会)换届工作的意见》,加强县(市)区工商联换届工作指导。14县(市)区工商联完成换届工作。经换届,党对工商联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工商联健全了党组班子;12县(市)区工商联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主席。盘龙、官渡等6个县(市)区实现了乡镇街道基层商会全覆盖。指导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开发区工商联组织,此项工作被全国工商联评为“2011年度工商联工作优秀案例”。各县(市)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并出台了《实施意见》。对各县(市)区工商联工作进行年度考评奖励,工商联系统工作合力得到增强。

  举办主席联谊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