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奢侈品被指中国欧洲双标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15: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羊城晚报讯记者孙晶、实习生谢晓雯报道: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大把花钱却没有在中国市场赢得欧洲市场同等的服务待遇?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奢侈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给予和欧洲等地区双重标准的服务,在时尚大牌的投诉量榜单上,普拉达、香奈儿、路易威登分别位居前三位。

  对此,有资深奢侈品牌经营者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我不认同两种标准的解释。对于奢侈品来说名誉就是利润。”然而有专家认为,之所以在中国出现双重标准,除了大品牌本身也有市场霸权思想之外,国人本身的崇洋媚外思想助长了这种不平等。

  独有现象

  同一品牌中国投诉多六成

  据安永会计事务所统计,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仅为20亿美元。而在今年,相关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将增长25%,超过156亿美元。

  不仅如此,奢侈品牌在中国开店的速度也相当惊人。法国路易威登集团的全球主席及行政总裁贾世杰曾经表示:“即便当地有强大的需求,如果环境条件未适宜,也不会将就开设。”可很快LV就在中国破例了。2010年4月28日,LV在上海淮海路和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同时开设两家旗舰店,对于拥有150年历史的LV来说,这是史上第一次。而在此之前,LV已经在中国22个城市开了27家店。就在同一个月,另一奢侈品牌卡地亚,在上海香港广场、IFC以及恒隆广场的3家店同时开业……

  速度牵扯出问题。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显示,国际奢侈品牌的售后服务因购买地的不同而实行双重标准、区别对待,欧洲奢侈品牌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标准,大多都会及时解决,唯独在全球最具消费力的中国市场,奢侈品牌的表现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充分的满意度,同一个奢侈品牌每年在华的售后投诉者平均要比欧洲多出65%以上。

  对此世界奢侈品协会认为,造成以上局面的因素有特定的中国现象,如中国商业市场拓展成本低、品牌开店速度过快、疏于对销售服务团队的培训和管理、部分品牌在中国代工质量较低等。

  人才瓶颈

  年薪几十万招不到合格店长

  “我不认同两种标准的解释。对于奢侈品来说名誉就是利润。”有资深奢侈品牌经营者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国际奢侈品牌在全球的培训都是相同的,但不同市场的服务人员的素质不同,所反映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香港、新加坡与内地的奢侈品市场的服务都有差别。内地的相关人才紧缺,去年初,一国际一线品牌在广州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要找一名店长,半年了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

  不过,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其实不仅仅是奢侈品,其他产品也会出现类似不公平。而且也不止是中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受到这种不公平待遇。比如汽车,这些企业对外国的消费者的投诉很重视,对中国消费者投诉就不理睬。这种现象是品牌在国内市场推广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市场开拓,市场培育中形成的潜规则。”

  专家说法

  崇洋媚外因素不可忽视

  王先庆分析,在中国出现这种双重标准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中国国情,自身因素。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都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奢侈品牌本身就是求着你的,后来慢慢也变成完全不在乎的。第二是这些大品牌本身有市场霸权思想,总觉得发展中国家是低层次的,认为能忽悠多少就忽悠多少。第三是法制不完善,中国保护消费者的法规不完善,保护市场,保护消费者能力不足,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完整的法规保护他们。”

  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补充道,中国不是奢侈品的原产地,欧美售后服务可以在本地完成也是一个原因。“我相信,随着奢侈品关税的调整和奢侈品品牌拓展的改变,服务素质会逐渐与欧洲同步。”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