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农技推广如何实现零距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5:13 来源: 经济日报

  农技推广怎样落到田间地头?如何让农民真正掌握农技知识?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研组来到山东省聊城市,了解基层农技人员推广农技进村入户、落实到田的具体做法。

  专家打造“发射塔”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家村,记者见到村里的菜农围坐在一起,认真听当地的蔬菜专家杜广申讲解西红柿的常见病防治知识。“以前什么都不懂,种的西红柿长得不好,品质也一般,卖不上价钱。听了专家的话,我觉得消除西红柿叶斑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变得很容易,西红柿的质量也能够很快提上去。”村民李香秀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当地的村民都说,专家就是“农技信号发射塔”,普通农户只要接收到“信号”,就算是走上了农技服务的信息化快车道,离增产增收就不远了。

  在长期实践中,东昌府区探索形成了“专家组领衔、前沿科站实施”的农民教育培养工作机制,组织10名高级技术人员,整合镇街农技推广力量,成立了农业科技专家组,根据不同农时,进村入户,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农技。2011年以来,东昌府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直接受益农民5万余人次。

  带动培育“二传手”

  “俺就是给大伙儿讲点种地的经验,没想到政府不仅送给俺种养方面的科技资料,还免费提供化肥。”东昌府区朱老庄镇田庄村68岁的致富能人李柏岩说,自从当上科技示范户以来,慕名而来找他“学艺”的普通农户越来越多,2011年他带动的普通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他一样,于集镇李海村示范户刘春光用新技术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成为当地科技养殖“排头兵”,带动周边20多户养殖户,户年均效益3万元以上。

  “科技示范户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凤凰街道办事处农技站站长杜秀云说,在抓好面上培训的同时,全镇50多个村,每个村平均有5个示范户。技术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实行挂钩服务,建立示范基地,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以上农民。

  为让更多百姓受益,东昌府区精心选出了100名农业科技指导员和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位技术指导员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20个以上农户,主动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扩大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受益群体,使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

  项目解决“两缺口”

  “目前最盼的是土壤速测仪、农药速测仪等设备,有了充足的设备,我们能更好地履行土壤检测和质量监管的职能。”朱老庄镇农技站站长许英范说,乡镇农技人员常年在基层搞推广,设备和资金是基本保障。

  “今年,区里先后投入30万元技术员入户经费、15万元示范户购买设备经费、30万元10个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万元三级专家科技推广补助、15万元培训农民经费,推进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建设项目建设。”东昌府区农业局局长张昭江说,在聊城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区农广校相继承担了许多农业建设项目,为促进农业成果就地转化、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搭起了平台。

  “此外,区里还实施‘科技视频村村通’项目工程,在每个村设立一个视频通话点,定期邀请种植、养殖专家为农民提供在线技术指导。”张昭江说,目前,区里设立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聘请专家为农民提供24小时技术咨询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