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云坐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14:34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第三次创业的田溯宁正力图将云基地打造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名片

  ◎本刊记者 金烨 | 文

  多年前,提到田溯宁,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亚信、网通。现如今,田溯宁三个字却与云基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云基地坐落于北京亦庄,由田溯宁率领的宽带资本投资创建,于2010年8月诞生,投资5亿元,占地7000平方米,入驻企业十余家。这里是北京“祥云工程”中第一个云计算示范基地。

  云基地中的各企业业务都围绕云计算展开,从云服务器到云箱再到云计算软件系统平台,分布在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为了打造云基地这条云产业链,田溯宁没少花心思。因为这样的事情之前没有人做过,也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正是看中了这种产业链整合带来的聚合效应,田溯宁决定潜心织云,全情投入他的第三次创业。

  田溯宁织云

  田溯宁的职业生涯一直在不同的角色中转变着,从亚信总裁到“宽带”先生,再到如今的云基地开创者。不同身份的切换,让田溯宁对ICT领域有着全面的观察角度与独到的见解。这一次,他把宝压在了云计算上。

  事情的起源还要从田溯宁美国硅谷触云说起。

  在美国,田溯宁第一次接触到云计算,这让年过四旬的他再次迸发出创业的激情,因为他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能把IT、通讯、互联网这三个行业融合在一起的技术性革命,他迫不及待地和老友们沟通关于云计算的各种问题,因为他急切地想把这一变革带到中国,使得中国企业能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弄潮儿。

  此后,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向人们宣讲云计算,并在各大媒体、论坛发表了多篇有关云计算的文章。在人们还不清楚云计算为何物的时候,田溯宁用简单的话语解释了云的真谛:“云计算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以书本一样的价格,享受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他认为,计算机始于主机,终于云计算。

  2010年初,田溯宁旗下的宽带资本和北京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投资建设云基地。田溯宁看准云计算,开发区也看好云计算,宽带资本与开发区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告诉记者,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整个产业的搭建、布局工作,而云计算是国家到企业共同认知的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区的定位就是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就要做好这方面的招商和宣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宣传,企业才会被吸引而进驻。这也就不难理解与宽带资本的合作了。

  开发区对云基地这样的企业最主要的支持是打造一个高端人才在这里安心研发、工作、生活的便利环境。例如周边建立的公租房、医院、学校等设施,这都是为吸引人才而做的,因为人才是产业发展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开发区每年拿出1亿多元支持科技创新,奖励自主创新、科学带头人、增长快的企业,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做强做大。”赵昕昕解释道。

  “宽带资本计划到2012年,会持续投入70亿人民币在云服务器、云存储、云应用、集装箱数据中心、云操作系统等领域。”田溯宁在去年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向,不仅给投资者很好的回报,而且能够积极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集群入驻

  天云科技副总裁张福波介绍,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北京创造”品牌的主力军,开发区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减免房租、推动成立云计算产业联盟等。2010年8月,云基地在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宽带资本共同投资下成立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云产业生态系统的集群,云基地入驻的企业涵盖了云计算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分布式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瘦终端、云存储等硬件产品;云操作系统、桌面虚拟应用系统等基础软件;智能知识库、数据挖掘系统等应用软件;以及云系统集成、云应用等。

  据了解,目前入驻云基地的10余家企业,有天云科技、天地超云、友友系统、天云趋势、网通宽带、天润融通、天地云箱、天维信通、云基地、云端时代、天地祥云、云像寻人、捷库、京联云以及中云网等,还有一些企业也在洽谈中,将会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

  成立之初,为了撑起整个云基地的产业链,田溯宁见到好的人才和创业项目就想拉到云基地里。现在天地超云的CEO韦轶群就是其中一个。

  韦轶群与田溯宁颇有渊源,田溯宁还在网通时韦就在他手下一起并肩作战,2009年韦轶群参与进来,担任天地超云CEO。除田溯宁以外,天云科技背后的股东还包括张明正、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广达电脑创始人林百里、威盛CEO陈文琦等业内大佬。

  田溯宁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这点从他前两次成功的创业过程中就可窥出端倪,天地云箱CEO徐红忠也正是被田溯宁的这种激情所感染,加入了他的织云大军,成为了天地云箱的头号员工。除此之外,天地云箱的首席运营官符全也是被云基地自由、积极、有活力的氛围所打动,在Sun被Oracle收购之后,选择了离开,投身到云基地的创业者队伍中来。

  友友系统CEO姚宏宇是田溯宁拉进云基地的另一名“开荒者”。

  在认可田溯宁以资本整合产业链的理念后,姚宏宇的公司于2010年上半年接受宽带资本的注资进驻云基地,友友系统成为云基地的又一个云系成员。

  产业链协同作战

  在这个产业链中,云基地为云系企业提供财务、人力、行政、法务等方面的共享服务;中云网做云计算领域的门户网站;天维信通是云网络设施提供商,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提供云计算组网服务;天地云箱主要是云数据中心提供商,开发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产品;友友系统和天云趋势都是致力于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开发,提供云计算基础技术平台的公司;天地超云属于资源池提供商,主要做云计算服务器的研发与制造;天云科技则是云总集成商。

  据介绍,在云基地里,传统的数据中心被放进一个叫做云箱的绿色集装箱内,可容纳相当于四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适用于工业园区、科研院所、智慧城市、IDC扩建新建、灾备中心等多个场景。2011年5月云箱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台实现商用的模块化数据中心,“部署这样一个‘云箱’,只需6周时间。”符全告诉记者,“与传统IDC相比,云箱单个机柜负载增加5倍,占地空间节约4倍,总功耗节省50%以上,电费支出也就节省了50%以上”。

  在田溯宁的规划中,天地云箱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云计算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数据中心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难以管理的传统数据中心早已不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国外则开始兴起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模式,像英特尔等厂商也早已开始部署这样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这种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把工程产品化、客户设计和部署数据中心的过程将变得轻松。

  徐红忠对于云箱的定位非常清晰,“如果说云计算数据中心需要用模块化的方式完成,那么我们就是提供模块的人。”其实,这样一个“有形”的产品也是云计算落地非常典型的体现。

  除云箱外,中国首台云服务器“超云”2009年底也已经在云基地正式下线。据了解,超云服务器从构想到试产阶段,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而从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到系列新品发布,也只花了短短三个月。

  云基地员工告诉记者,超云服务器是机架式且高密度多独立节点,每千瓦性能不低于 375 GFLOPS,全冗余模块化设计。其灵活易用的管理,为云计算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部署条件。目前超云服务器已发布5个系列25款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百度、淘宝、360等公司测试和应用。

  作为整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基础部分,如果说,云基地在IDC和服务器上获得的这两项重要的技术突破,为云计算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的话,那么友友天宇则为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搭建了一个高效的软件系统平台。

  “3年前,友友天宇规模还很小,我们采取的是避开跨国企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姚宏宇说,“今天,我们已经在云计算的主战场上与跨国企业直面竞争,而且各有胜负”。他说,“中央某部委基于友友系统平台的云计算应用即将建成,这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项目,规模很大。到今年6月份,大家就知道了。”

  目前,友友天宇有员工100余人,“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全员持股,包括司机在内。创业公司风险很大,有风险时要大家承担,那么,有利益时也应大家分享。”姚宏宇说。因业务增长迅速,预计今年友友的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找不到足够数量的技术人才让我们很头疼”。

  新市场的启动往往都是由人才争夺大战打响第一枪的,友友天宇人才招聘上遇到的头疼问题,也折射出云计算这一全新市场已经启动。“虽然云计算市场现在还不成熟,但未来5年,云计算一定会颠覆现有的信息技术与通信市场格局,并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姚宏宇认为。

  产业链整合给云基地企业带来了利益最大化。天云科技副总裁张福波告诉记者,云基地各家企业虽然各自独立,但当有相关项目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彼此联动、协同作战,这样使得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试验田作用显现

  自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云计算企业投资建设云基地成立以来,吸引了涵盖云计算产业链上中下游等企业,实现了云计算产业在开发区的率先布局和小规模产业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曾表示,云基地是全球首个集软件、硬件和服务于一体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是实现产业集聚化发展的一块试验田。

  2011年9月27日,北京亦庄“中国云产业园”正式启动,包括百度云计算中心项目、云计算系统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云计算研发运营中心项目、KDDI(日本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北京电信数据中心项目的首批5个项目在启动仪式上签约,总投资规模达261亿元。

  “中国云产业园”目标定位在建设“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即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运营及增值服务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系统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平台。

  开发区为推动云计算产业链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1年4月成立了云计算知识产权创新联盟,目前已集聚27家企业,有效地促进了开发区云计算产学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

  赵昕昕介绍,虽然云基地对开发区的影响目前来讲还很难做定性、定量的评价,因为它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但是云产业的发展会很迅速,会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开发区很看好云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云产业园”启动后,北京亦庄还将通过集群式规划发展、金融杠杆助推、相关政策配套、加大软环境建设等创新模式全力保障和助推北京亦庄云产业链的完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生跟云基地的先导作用密不可分。

  用张福波的话说,云基地的产业链整合体现了聚合效应,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良性竞争,减少了重复投资。

  “今年有关云计算的项目将进入研发生产阶段,包括基础设施,如百度的数据中心等项目要有所启动,今年是落实的一年。项目启动对‘十二五’时期云产业发展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赵昕昕说。

  随着聚集效应的逐渐显现,云基地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下一步,田溯宁将把北京云基地的模式扩展到其他的城市。首先非上海莫属,与北京云基地不同的是,上海将更偏向于建立云计算应用领域企业的集群,在模式上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随后还有可能在广州、深圳、南京等地方建立基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