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最年轻教授”的年龄屡创新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2:10 来源: 郑州晚报□舒圣祥(湖南)
中南大学决定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22岁的刘路因此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2010年,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被称为“数学奇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对记者表示此举有些“荒唐”。但这位数学家不愿对刘路的研究工作作出评价。
杰出青年学子因为攻克数学难题而蜚声国际,进而在国内赢得一片赞誉,这样的景象无疑是公众所乐见的。相比弥漫当下的金钱崇拜,这种爱好科学并且做出成绩的青年人越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越有前途。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最受青年学生崇拜的偶像,竟然几乎全部都是文体明星;这样的结果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悲哀所在。在心理上,公众其实很需要更多像刘路这样的青年代表,这也是为什么刘路会受到媒体如此高度关注的缘由所在。
因此我很不解,为何对于刘路被聘正教授级研究员,有不愿具名的数学家会嗤之以鼻。难道以刘路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被聘教授真的很不配很“荒唐”吗?想想看,那么多的数学教授甚至数学家毕其一生又都做出了多少研究成果呢?“荒唐”的唯一理由,大概只是刘路的年龄:一个22岁的在校生被聘教授级研究员,当然会让那些花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才混上教授职称的人觉得不公平。但是,相比那种论资排辈的排排坐吃果果,完全看能力与贡献的不拘一格选人才,显然才是真正最公平的。
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社会,就应该像广告词说的那样:一切皆有可能。年轻的学者做出科学研究成果,不必署上导师的名字;有能力的年轻人成为教授,也不必非得从讲师一步步做起。
想想民国时期,20多岁的教授一大批,胡适、朱自清、周培源、钱钟书、陈省身、华罗庚等,无不如是。让年轻学者的学术黄金期可以在教授平台上全心治学,而不至于为了教授职称而无谓地浪费精力,这难道不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吗?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需要有一个学术自由的氛围,需要一切以学术能力说话,不搞论资排辈,不惧破格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