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04:03 来源: 信息时报

  大约二十年前,崇尚视觉的徐克和讲究故事的严浩一起捣鼓出了一部叫做《棋王》的电影,因为触及文革,所以也风风火火地传了好一阵子。我是许多年后才看到这部电影,只因当时对棋类痴迷,一看之后大为失望,原因无他,只是这部打着象棋招牌的电影关于其本身的探讨少之又少,它在说政治,说传奇,说社会,所谓棋,不过是个名副其实的棋子。

  棋类电影难拍,以围棋为甚,我想国内真正懂得围棋的人肯定少于千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围棋更多地考究冷静与耐力,与电影截然相反。多年前徐皓峰写过一部《大日坛城》,企图把围棋武侠化,结果是毁誉参半。即便是按照他的理念拍摄出来的《倭寇的踪迹》也是鲜有人问津的,《初到东京》是部围棋电影,自然无可避免地落入两难。

  电影的主线是一个留日学生的所见所闻,参加业余围棋大赛,输了,一年后力挽狂澜,赢得奖学金。这是一个平淡得不能的故事,唯一的转折点是其力挽狂澜,任谁都知,这是无法用影像表现的故事,而围棋爱好者更以为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为了给这个故事丰满地添枝加叶,导演给其安排了三条支线,一为围棋世家的兴衰,历史与文化方面的,一为爱情纠葛与黑道寻仇,这是台湾偶像剧,一为中国留日女学生的援助交际,属于社会范畴,以常理来说,这三样即使不附加在这样的主线上,拿出来分别拍成电影那也是一个绝佳的题材,然而,这次却搞砸了。

  电影比电视剧难拍的很大一方面因素就是其片长,如何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讲述故事传递情绪,在这方面,《初到东京》显得有些不够。拿围棋世家的故事来说,既缺少观众的认同度(前期渲染),又在关键的没落点上显得儿戏:爷爷、爸爸相继出意外死了,儿子又莫名其妙地讨厌围棋了,电影里用了一句“突然不想下了”来给这个悲剧补充理由,显得相当无力。而在偶像剧的故事里也是如此,似乎不可避免的死亡的原因只是因为“固执”,这相当牵强。唯一让人觉得有戏的只有第三个援助交际的故事,在这里导演笔墨较少,基本是四场戏解决问题,然而就在这四场戏中,倒是显现出导演的一番功力:情绪与留白做得恰倒好处。

  尽管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的题材与方向都是华语电影所缺失的,为着这样的勇气我们得为导演鼓掌,但是不得不说,商业化的操作与个人的野心使得这样的电影过于凌乱了,我们在很多时候甚至分不清故事讲述者到底是谁,想得太多,做得却太少,这不失为一种遗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