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且烧高烛照红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7:23 来源: 经济日报

  中微子振荡实验是研究中微子性质,破解“幽灵粒子”之谜的主要途径。中微子振荡的规律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其中,测量难度最大、物理意义最重要的CP破坏相角δ与混合角θ13这两个参数仍然未知,而θ13又直接影响δ的测量,因此,精确测量θ13成为中微子实验的首要任务。

  赵光达院士表示,如果θ13足够大,我们就能进行下一代实验,以理解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如果θ13太小,则意味着人类无法在可见的将来通过加速器实验来寻找CP破坏。θ13接近于零也预示着新物理或一种新的对称性的存在。因此,不论测得θ13或只给出上限值,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加速器实验相比,反应堆中微子试验可以毫不含糊地确定θ13,并且造价低、速度快,因而最有可能获得突破性成果。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设想,利用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际上就已经开始利用反应堆进行中微子实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验地点的选择成为体现这类实验竞争力的关键。与国际上有关实验相比,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具有两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反应堆功率高(世界第二),因而中微子事例率高。二是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山,可以较容易地建立地下实验室,探测器将有较厚的岩石覆盖层,以减小宇宙线本底对实验的影响。

  加之我国科研人员在探测器设计上的独到之处,使我们的精度较过去提高一个量级,有可能以最小的系统误差,得到国际上领先的θ13精确测量结果。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沈文庆院士表示:“大亚湾实验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其设计指标和精度国际最高,在多项设计与技术方面具有独创性,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4年的准备和3年的建设,大亚湾实验于2011年8月开始逐步投入运行,并在年底开始获取有物理意义的数据。由于大亚湾实验的高精度设计,加上θ13比最初预计的要大得多,实验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仅用了55天,就由相关数据测得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超过了5.2个标准偏差。

  按惯例,超过5个标准偏差的实验结果叫发现(discovery)。这就意味着,大亚湾实验首次明确发现了这种困惑世人已久的新型中微子振荡模式,“幽灵粒子”的第三种神秘“舞步”,终于在勤奋的中国科学家手中“揭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