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0项科技措施助推凤庆县粮食增产增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8:2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2011年,凤庆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内容,战胜了特大旱灾、洪涝、风灾、冰雹等灾害,全年播种面积6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4.4万吨,10项措施确保了粮食增产增收。

  一是扩大良种推广实现增粮250万公斤。推广杂交玉米良种15万多亩,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通过玉米良种推广实现增粮。推广杂交稻4万亩,优质常规水稻良种7万亩,使水稻良种推广面积达8万亩以上,为粮食稳定增产创造了条件;二是狠抓测土配施肥项目,实现节本增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使用配方肥面积15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榜2万亩,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肥料使用趋于合理;三是切实抓好5万亩高产创建项目,实现大春熌增产丰收。实施高产创建项目5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即:水稻高产创建面积实施2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面积实施3万亩,项目在营盘镇、洛党镇、三岔河镇等9个乡(镇),较好辐射和带动了全县大春粮食生产;四是切实加强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将病虫草鼠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按照科学、环保、生态、安全的原则,全面开展好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20万亩以上,有效开展防治面积达100万亩次,控制灾害,减少损失;五是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了项目发挥增产增收的效果。实施好2010年底3000亩基本口粮田地建设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切实施好农艺措施,使项目在大春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增产增收作用;六是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常规技术工作,巩固科技成果。大春生产在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的前提下,扎实抓好水稻旱育稀植移栽面积在8万亩以上,玉米地膜覆盖4.3万亩,玉米规范化栽培10万亩以上,水稻多样性混栽3万亩等常规粮食增产措施,巩固科技成果,稳定粮食生产;七是认真研究抓好推广果桑园立体间套种栽培。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经争地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和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实施间套种,增加种粮面积。全县以“林(泡核桃)—粮”、“林—豆”“林—薯(红薯)”“粮—豆”“粮—经”“林—经”“蔗—粮”“蔗—经”间套模式,推广实施了面积35万多亩果桑园立体间套种,增加了种粮面积率,增加产出率,实现粮食产量增加;八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为使各项措施深入人心,各级涉农部门采用课堂培训、现场培训、绿证培训、一事一训、项目指导培训等方式开展对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农民的培训工作,全年县、乡、村分级培训农民达10万多人次;九是改变种植模式,推行节水农业,实现增产增收。结合全县雷响田比例大,加之近年遭遇干旱,实行水改旱,将灌溉条件差的水田改种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既可节约用水,又增加粮食产量;十是加大晚秋作物种植推广力度,实现稳粮增粮。全县充分利用大春作物成熟收获时雨热资源,抓好以荞子、秋玉米为重点的晚秋作物种植,特别是突出抓好洛党、雪山的烤烟套种秋玉米工作,力争使秋玉米成为全县种烟农户增粮的重要措施。

  全县农作物总产达148006吨,比上年增4768吨,增3.3%。小春粮豆面积297807亩,比上年增4721亩,单产107公斤,产量31877吨,比上年增8648吨,增3.6%。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