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缘何“善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10: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叙利亚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国际外交舞台上演着斡旋、妥协、斗争的风云变幻。作为巴沙尔政权最重要的支持者,俄罗斯在这场外交大博弈中的立场令人关注。从最初的力挺巴沙尔到批评其犯了很多错误,从指责叙反对派拒绝参与政治改革到批评巴沙尔改革迟缓,俄罗斯的态度似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西方媒体也由此认为俄方立场在向西方靠拢。联想起在利比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的急剧转变,很容易让人产生俄罗斯外交“善变”的印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矢口否认“立场变了”
许多西方媒体认为,与以往措辞强硬的立场相比,俄罗斯近来在叙利亚问题上态度出现软化。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的话说,俄罗斯的立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外界认为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有所转变的理由基于以下几点:第一、3月2日,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表示,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入侵,不会向其提供军事援助;第二、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来多次表态说俄不是在“保护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不会向巴沙尔提供政治避难,并批评他犯了很多错误;第三、俄最初谴责反对派采取武力挑起事端,现在则要求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同时停火,俄非洲问题特使马尔格洛夫甚至认为,停火应该首先由巴沙尔作出。
不过,俄官方坚决否认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转变。本月20日,拉夫罗夫强调,俄方立场从未改变,反而是西方和阿拉伯国家采取了“更为现实”的态度,对叙利亚局势的复杂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略带讥讽地说,只是他们不愿承认这一点,反倒说俄罗斯立场变了,“如果这有助于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就让他们说去吧”。
事情由此出现了颇为有趣的一幕:为了维护本国外交的“声誉”,俄罗斯和西方都说“对方的立场变了”。
“变了”的结果是联合国安理会本月21日一致通过主席声明,支持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的六点建议,对叙利亚和反对派平衡施压,要求双方同时停止暴力行为。这是安理会首次在叙利亚问题上发出较为统一的声音,令国际社会看到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希望。
不会轻易抛弃巴沙尔
俄罗斯英文报纸《莫斯科时报》22
日发表文章说,在普京赢得总统大选之后,叙利亚局势不再成为选战议题,俄罗斯开始准备抛弃巴沙尔。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正如俄外交部在总统大选结果公布后发表的声明中所说,“俄罗斯在叙利亚解决方案上的立场不是在选举周期的影响下形成的”。
的确,这一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叙利亚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阿拉伯世界心脏的叙利亚,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重要的军备购买国和能源合作对象,而叙利亚的塔尔图斯军港则是俄在独联体国家之外的唯一海外军事基地。依托叙利亚,俄罗斯不仅可以维持在中东和地中海的军事存在,也可以增强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除了这一点,在另一“盟友”利比亚问题上的教训依然刺痛着俄罗斯,西方武力干涉下推翻卡扎菲政权折射出俄外交的无能为力。对此,普京多次表示,俄罗斯不能让某些人企图在叙利亚重新上演“利比亚版本”。
(责任编辑:林秀敏)
在叙利亚危机中还隐藏着伊朗问题的博弈。作为同为什叶派掌权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和叙利亚结成紧密联盟,而这两个国家都是俄罗斯的“盟友”。如果叙利亚像利比亚一样倒下,那么西方国家下一个目标是否就是伊朗?从这些方面看,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亲俄的巴沙尔政权。
尽管如此,要说俄罗斯在任何时候都会维护巴沙尔政权,则言之过早。对俄岁斯来说,任何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为自身国家利益服务。
体现实用主义外交
苏联解体以来,叶利钦政府采取一味向西方靠拢的外交政策,结果是使得俄地缘政治空间被西方一再挤压,国家利益遭受巨大损失。2000年以来,普京主导下的俄罗斯逐渐确立了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实用主义外交战略。普京曾说过,“俄罗斯人的朋友是俄罗斯”,其现实主义的态度可见一斑。任何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其本质都源于俄罗斯对实际地缘政治条件和国家利益的考虑。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俄罗斯外交“善变”,倒不如说俄罗斯外交“现实”。
在叙利亚问题上亦是如此。俄罗斯一方面表示不会军事介入叙利亚局势,说这违背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又表示俄方将照常履行与叙政府的军事合同;一方面指责反对派采取暴力行为,一方面又频频与反对派接触,试探其态度。俄外交部中东北非司司长维尔什宁曾明确表示,俄罗斯与反对派接触的目的就是要为局势可能突变做两手准备。(新华网驻莫斯科记者刘恺)
(未经允许,其他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