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福尔摩斯在荧幕上长盛不衰 成"理想司法"化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20: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诞生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侦探,在荧幕上112年长盛不衰的密码是什么

  伦敦,贝克街,221B。烟斗、手杖、黑礼帽。

  1886年,随着《血字的研究》完稿,世界上第一位现代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诞生了。

  在他最亲密的朋友华生眼中,福尔摩斯“身高六英尺多(合约180厘米),身体异常消瘦。他的目光敏锐且深邃,虽然有时也恍惚和呆滞。他那细长的鹰钩鼻子使他的相貌显得格外机警果断,下颚方正而突出”。他常叼着烟斗,拿着手杖,乘坐马车出没在19世纪大雾中的伦敦。

  百余年来,他的事迹,从小小的贝克街传遍整个英伦,最终风靡全球。这位“侦探顾问”的故事几乎被译成过任何一种文字,他的形象出现在200余部影视作品当中,有70多位演员扮演过他的角色。

  如果从1990年首部关于福尔摩斯的短片登上银幕算起,电影中的福尔摩斯已经陪伴了人们112年。真正的福尔摩斯是什么样早已不重要。“每个时代都有福尔摩斯,而福尔摩斯没有时代。”

  百年大侦探的新时代解读

  按照柯南·道尔的描述,英国广播公司BBC的2012年最新迷你剧《神探夏洛克》应该是近年来最贴近原著的一部影视作品。

  大侦探的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坎伯巴奇一出场,就让人感叹他那高耸的颧骨简直锋利得可以杀人。颀长的消瘦身形,让他在破案时显得更加敏锐,也在人群中显得更加孤僻。

  两季6集的迷你剧,耗费了BBC百万英镑巨资。而英国人那股“慢工出细活儿”的温吞劲儿,让“福迷”们不得不耐着性子坐等后续。

  原著里华生刚打完19世纪末的第二次阿富汗战役,而《神探夏洛克》中的华生则经历了“9·11”之后对塔利班的战斗;原著中的福尔摩斯掌握了那个时代最时髦的科技——药理学、化学、解剖学和地质学,而21世纪的大侦探则精通网络、高科技,使用最便捷的手机。支票本变成了信用卡,纸质作品变成了网络博客。

  与BBC叫板的,是电影版《大侦探福尔摩斯》。这部电影依稀能让人嗅到原著《最后一案》的味道,时代背景仍旧设置在19世纪末,但美国人罗伯特·唐尼重新演绎的福尔摩斯,在第二部《暗影游戏》中,擦上了口红,带上了假发,甚至套上了女人的胸衣。

  有人说,英国导演盖·里奇执导的这两部《大侦探福尔摩斯》,是对柯南·道尔经典著作的一次颠覆,片中福尔摩斯对华生百般依赖,甚至干涉其婚姻,使得二者之间“超越友情、爱情未满”的暧昧,比福尔摩斯的破案才能更抓人眼球。而全球3亿多美元的票房,则是观众对此很买账的凿凿确证。

  盖·里奇说,“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爱,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只是需要保持某种平衡”。

  默默无闻不是福尔摩斯的命运

  如果说BBC的《神探夏洛克》突显了21世纪高科技的特点,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让二人间的特殊感情浮出水面,那么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公司CBS即将开拍的美版电视剧《Elementary》,则创新得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华生变身女性。

  43岁的华裔女星刘玉玲将成为英国人乔尼·李·米勒的新搭档。虽然仍旧是华生与福尔摩斯,但他们的故事已经从19世纪的雾都转移到21世纪的美国大都市纽约。家住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福尔摩斯,是伦敦警察局苏格兰场的特别顾问,他之所以住在那里,据说是因为要接受戒毒治疗。

  这一大尺度的改变,也引起了“福迷”们的大讨论。有人嘲笑CBS不敢像英国人一样公然卖腐,有人在推特上连写五遍“华生是男的”,还有人说,柯南·道尔正在坟墓里抗议。

  事实上,经过百年洗刷,柯南·道尔留下的56个短篇故事和四部小说的内容,在无数次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的改编和小说的延续中被赋予了各个时代不同的特点,也延伸出无数的可能性。就像著名福学家迈克尔·庞特说的,“默默无闻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的命运,几乎每年在世界某处的银幕上都会出现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形象”。

  早在19世纪末,一部根据福尔摩斯故事改编的戏剧,就在伦敦演出了近百场。1990年,首部关于福尔摩斯的短片登上银幕。

  到20世纪初,福尔摩斯更是成为几十部默片的主角。1929年福尔摩斯电影开始加入声音元素,《福尔摩斯归来》《斑点带子案》《睡着的红衣主教》等十余部影片先后被搬上大银幕。当时的福尔摩斯电影几乎都将背景设置在1910和1920年代。直到1939年,第一部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大获成功。

  20世纪40年代,当福克斯公司失去了对福尔摩斯电影的兴趣后,环球电影公司顺利接手。当时出演了14部好莱坞福尔摩斯电影的舞台剧演员巴斯尔·拉斯伯恩,塑造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典型的大侦探形象。他打败了纳粹和当代恶棍,精神紧张,个性自负,但人们发现这位大侦探还是有些迷人、有人情味儿并且风度翩翩。

  疯狂的影迷们甚至要求巴斯尔·拉斯伯恩用“夏洛克·福尔摩斯”来签名,而对于巴斯尔来说,“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就如同扮演十次哈姆雷特一样意味深长”。1939年至1946年间,巴斯尔陪伴福迷们度过了难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各种翻拍,对于福尔摩斯的解构在七八十年代开始风行,这位大侦探的多种侧面被一一发掘。在电影中,不仅有着福尔摩斯的各种侧面,还有着柯南·道尔没有想到过的过去和将来。

  “福学”(Holmesian或Sherlockian)的游戏规则是,将福尔摩斯和华生当做真实存在的人来看待,而笔者柯南·道尔不过是华生的文化代理人而已。福学研究的主题也千奇百怪,旨在通过有限的资料挖掘无限的八卦可能,比如华生的两次婚姻是否幸福、福尔摩斯是否患有抑郁狂躁型忧郁症等等。

  (责任编辑:杨海洋)

  

  怀念,难以企及的美好符号

  很多经典人物之所以代代流传,是因为他们的身上被灌注了那个年代的标签。而诞生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侦探,为何能120多年长盛不衰?

  福尔摩斯的个人魔力首当其冲。他是一个极端矛盾的综合体:一个超级天才,但性格缺陷明显;掌握了19世纪工业革命刚刚完成时最先进技术的科学家,是“化学、解剖学、惊险文学、药物学、地质学、法学的全才”,但不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他的头脑有多敏锐、逻辑推理有多缜密,他与普通人的交往就有多别扭。

  如果选择几个标签来概括大侦探,“智慧”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头脑是我的一切,身体只是一个附件。”这是柯南·道尔赋予福尔摩斯的最显著标识。有人说,相对于当下社会横行的实用主义哲学,19世纪社会对纯粹的智慧、逻辑有着更明确的推崇。

  还有不少人愿意赋予大侦探“个人英雄”这样的标签。的确,虽然他对于破案的全力投入,并非出于道德上的正义感为了挽救当事人,更多地是享受自我挑战的乐趣,但纵观福尔摩斯的各种探案,几乎都涉及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财害命、通奸谋杀、背信弃义、巧取豪夺……

  还有人认为福尔摩斯是“理想司法的化身”,闪耀着不朽的法治光芒。19世纪末20世纪初,刑事司法正处于变革的前夜。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犯罪侦查、审讯方面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古老手段上,对于犯罪证据的获取缺乏科学审视与关注,据说冤假错案数量也蔚为可观。

  这位“体制外的侦探”,用他的个人智慧,极大地藐视了国家暴力机关,让那些警察看起来更像是陪衬品。福尔摩斯依靠物证认罪、合理推理、证据锁链等破案理念,让证据和事实说话,屡次帮助皇家警察机构苏格兰场破获大案要案。但他对于物欲和荣誉,视之无物。于是,这位有点偏执的怪侦探成了“独立、公正、科学”的化身。

  男人间的“友爱”是另一大卖点。无所不能的福尔摩斯,唯一不能的就是失去华生。一百多年来,这两个男人始终坚定地并肩站在一起,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对于这种关系的解读,也愈发开放。

  柯南·道尔产权会唯一授权续写福尔摩斯故事《丝之屋》的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兹用男人间的肝胆相照来解读福华的友谊。“福尔摩斯严肃、出言不逊、超然冷漠;华生温暖、忠实,和蔼可亲。他们一起成就了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友情。”

  福学研究的主力军、贝克街小分队前主编埃德加·史密斯曾说,“福尔摩斯代表一个符号,我们达不到但却梦想的符号。他是我们迫切要求惩治恶魔、让饱受折磨的世界建立新秩序的美好化身;他是我们已经失去的或者从未拥有过的某些事物的化身。”

  虽然柯南·道尔早在1893年《最后一案》中就杀死了福尔摩斯,但一百多年来他从未死去。当瘦高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神探夏洛克》片尾时,人们知道,福尔摩斯终将再次归来。 (记者 李芮)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