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信政合作将带来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7 10:55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信政合作只是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便宜之策,对于地方政府和信托公司而言皆大欢喜。

  2012年国内将迎来地方债偿还的高峰。根据审计署数据推算,将有约1.84万亿的债务到期,占全部待偿债务的17.7%。高额的债务令各级政府倍伤脑筋,使本不宽裕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为偿还债务,熬过这段债主上门的时光,除倚赖传统的银行渠道外,信托成为了向地方融资平台输血的第二主力。在2012开年的短短几个月中,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天津信托、长安信托、中铁信托等信托公司已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上百亿融资。中融信托将政信合作列为今年的业务重点,各业务团队上报的项目达数十个。

  从总体规模上看,有信托业人士预计,如果银监会不出台限制性的监管政策,信托业全年可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2000亿-3000亿融资。相较之下,财政部2012年代地方发行的地方债也才2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09年的信政合作高潮,2012年的融资成本要高出不少。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2年已发行的信政合作类产品有12只,平均期限为1.83年,平均收益10%,再加上信托公司收取至少2%的手续费及销售费用等,粗略估算,目前地方融资平台总融资成本在12%以上,远高于2009-2010年期间不超过8%的水平,相比于财政部代发的同期地方债,更是昂贵了不少。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判断,信政合作本身并不能真正缓解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这与银行信贷的展期类似,只是将到期日往后延,扮演着过桥资金的角色。甚至于,由于信政合作昂贵的成本,通过这一方式融资还会加大地方政府的负担,使得负债总额不降反升,届时的到付压力将更大。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走信政合作的道路其实只是便宜之策。因无论是地方债所涉项目的回款,还是税收的征缴,都不是短期内便可完成,而以城商行为首的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债转股与包装上市目前看来也是遥遥无期。如此情况下,为应对短期的流动性困难,满足条件的部分地方债尚可按规定展期,而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展期的债务,只能先通过信政合作,填上窟窿,至于以后的事,留待以后再说。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信政合作无疑又是一条生财之路。2009年因风险问题被银监会限制后,信政合作在2010年间陷入了低潮,但随着银监会调整了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政策,2012年信托公司重新大规模涉足平台贷领域。这其实也是拜经营压力所赐。2012年信托公司的经营环境严峻,曾创造大部分信托业务收入的房地产信托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新增房地产信托项目需要逐单报监管部门审批。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合作也算是“你情我愿”的联姻。

  信政合作只是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便宜之策,对于地方政府和信托公司而言皆大欢喜。

  值得关注的是风险的转移。相比于以信贷形式存在的地方债的违约风险仍然停留在银行体系内,信政合作则将地方债的违约风险通过信托转嫁给了社会资金。考虑到政府部门相对于社会资金的强势,违约起来也不会带给银行系统多大的压力,无法排除地方政府将社会资金当成冤大头承担损失的可能。须知,在房地产形势吃紧之时,2012年已出现地产信托的违约或提前清盘的事件,中金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今年的还债潮中,将有10%-15%的到期地产信托项目面临违约风险。而当地方融资平台所发行的信托产品到期时,这种违约潮恐怕还会再度上演。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此看来,信政合作只是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便宜之策,对于地方政府和信托公司而言皆大欢喜。除此之外,信政合作无法真正缓解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还会导致风险向社会资金的转移。银监会虽出于地方债压力对此放行,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涉及到此类产品时还需谨慎从事。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