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3月27日:有多少“买彩致富”的沉重梦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7 13: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3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彩民达两亿多人,其中买票上瘾不能自抑的问题彩民约700万。问题彩民主要出现在18岁到45岁之间,多为高中和大专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绝大多数感觉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层以下。

  

3月27日:有多少“买彩致富”的沉重梦想?

  “问题彩民”不仅源于个体偏执

  问题彩民,所缺少的并不是概率论常识,而是可感、可触的“上升机会”。所谓的“偏执”、“成瘾”,定然不只是心理缺陷与心智不成熟,反倒可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理性”选择。因为,当在同等条件下,踏实努力致富之可能性,甚至小于购彩中奖的几率,哪还有绝对的对错、应该与不该?是的,类似看法不真实且不健康。但,绝望者往往会放大绝望,顺带着放大希望。于是,现世的困境俨然不可逆转,而本遥不可及的“大奖”似乎天涯咫尺。“问题彩民”无关彩票,而是一个时代、特定社会的产物。

  “问题彩民”的病灶是“金钱改变命运”

  “问题彩民”执迷于一夜暴富,既源于自身心理因素,也跟现实社会对金钱的态度有关系。因此,除了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外,还应该重塑社会价值观,改变金钱至上的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让普通人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拥有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极其渺茫的彩票大奖上。

  向上的梦想只能安放在一夜暴富上?

  对彩票业来说,没有“一夜暴富”新闻的刺激,彩票业的销量就会成为问题;对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彩票的“一夜暴富”似乎又找不到梦想的其它寄托,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社会问题。可以预见,设立救助基金,建立预防、鉴别和治疗的一整套体系,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买彩票上瘾的集体症,根治社会病的处方,还在于畅通社会流动。

  请勇于承认彩票的“副作用”

  为什么那么多人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买彩票,是现实压力,还是急功近利?这不是彩票本身能解答的,但至少可以做的,是承认彩票的负面效应,媒体应做一些适当引导,树立健康的“彩票观”,让那些被彩票梦想压得太沉重的人,能回归现实。此外,加强在彩票发行制度上的优化,以解决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所批评的“彩票游戏资源滥用,返奖比例结构扭曲,发行规模膨胀,长期无法可依”等问题。

  “问题彩民”是彩票业畸形发展的产物

  所有的彩票都带有公益、福利的色彩,都标榜自己是为了发展公益事业,但是,在通过媒体等途径向公众宣传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宣传的重点却不在公益,而是中奖者如何幸运——这些“幸运儿”总是在偶然的机会下随手买了几注彩票,结果搏中头彩,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拯救“问题彩民”先拯救“问题彩票”

  比拯救“问题彩民”更重要的是拯救“问题彩票”——彩票行业既然是以公益之名进行销售,首先就应完善游戏规则、降低其赌博性质,不能为了收集资金而利用甚至诱导彩民的赌博心理。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离奇中奖故事或许真的应该降温了,不能一边指责彩民的赌博心理,一边抛出各类真假难辨的成功案例营造声势。彩票事业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重建自身公信力,对于彩票行业而言,信任危机无疑意味着比“问题彩民”更加严重的灾难。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问题彩民对彩票上瘾、不能自拔,是因为彩票在他们的眼里成了一艘承载名利的帆船,他们希冀“一夜暴富”,成为社会的中上阶层。可以指责这些人不务正业、投机钻营,但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一直宣称发展公益事业的彩票业怎么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名利场?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人群为什么多选择买彩票作为自己的上升渠道?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