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力推进城镇化 打造兵团第一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0:20 来源: 《经济》杂志

   ——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孟宪锋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唯一的县级建制镇,建镇11年来,北泉镇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引领的经济主导模式,场镇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2.9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5亿元;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00 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2亿元,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62:19:19调整到2010年的44:32:24。由此,已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总量、产业聚集、人文荟萃第一镇之称的石总场北泉镇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场镇合一”, 开创团场跨越式发展之路 石河子总场成立于1950年,1999年经国务院民政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北泉镇人民政府,成立之时则开始实行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管理模式的实施,解决了长期困扰兵团团场非企业、非政府、非社会的发展瓶颈问题,进而促进了石总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的城镇化建设则可以追溯到1950年。这一年,军垦新城石河子踏勘、规划,拉开了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的城镇化建设序幕。 在“场镇合一”的探索与实践中,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团场工业化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团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结构优化,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加快团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城镇化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有了“场镇合一”的特殊体制,石河子总场按照农八师提出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依托母城,建设新区”原则,以北泉镇为载体,先后成立了自治区级北泉镇乡镇工业园区和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并且依托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北工业园区。目前,石总场北泉镇已发展到“一区五园”,规划建设面积达101平方公里。 工业生产向城镇集聚,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与此同时,城镇化又带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集中。而正是这种强化园区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升了园区规划和建设水平,拓宽了招商引资的渠道,引进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规模效益型的项目。如:天业集团、合盛硅业、曾氏铝业、大全光伏等一批大企业集团的进驻,夯实了北泉镇跨越式城镇化发展之路。 以城镇化建设 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石总场北泉镇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亮色,是发展设施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依托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北泉镇规划建设了农业科技创新区、农业科技孵化区、高新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展示区,突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农业高新企业孵化、科技示范与推广,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科技、生物医药保健、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 同时,石总场北泉镇充分发挥团场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地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了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农业产业链短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围绕雨润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娃哈哈配方奶粉、伊利和旺旺等乳品企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围绕张裕葡萄酒、红安隆平种业等龙头企业,新建酿酒葡萄生产和辣椒种植基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建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产业基地,加大了无公害蔬菜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据统计,2010年北泉镇农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的结构调整到38:28:34,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了0.8:1。 以城镇化建设, 促进新型团场发展 今天的北泉镇,既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又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中国项目试点镇,并荣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称号。 1950年,王震将军率陶峙岳、张仲瀚踏勘玛纳斯河西岸戈壁时指出:“变荒原为绿洲关键在人,要避免屯垦戍边一代而终,必须铸剑为犁、安家扎根,在这里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经过三代军垦人的努力,今天的石河子被建成联合国授予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连获桂冠,载誉中外。位于石河子市北郊的北泉镇,也以日新月异的风貌神采,为戈壁明珠石河子增添了新的光彩。 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北泉镇进一步加强屯垦戍边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通过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快了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了团场职工的文化素质,促进了职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了职工屯垦戍边的归属感、责任感、自豪感和竞争力。 为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设立石河子市北泉镇的批复》“建镇后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建制镇的政策法规,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已赋予北泉镇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为行使北泉镇县级管理政府职能,批准设立了“二办(党政办、政法办)、九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商务局、招商局、农林牧局、审计局、社会发展局、执法分局)”,按照“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北泉镇“二办、九局”与石河子总场机关科室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 今天的石总场北泉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教育全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职工年人均收入从1999年建镇之初的4179元,增加到2010年的45000元。 以城镇化建设, 增强团场城镇集聚功能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石总场北泉镇以城镇化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持续强化了北泉镇的核心作用,引导产业、人口、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镇域,从而增强了城镇集聚功能。 在制定“三大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建设规划的同时,北泉镇按照规模大、外向型、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有竞争力的要求,集中力量扶持、培育、发展和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及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 以加工园区为平台,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真正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亦是北泉镇工作的重点。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有效聚集石总场城镇人口,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团场小城镇建设。先后引进了天恒纺织、南京雨润、宏远电子、白桦林板业、三永建材和百翠园生态酒店等一批二、三产业企业,这种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突出地表现为北泉镇二产集聚式快速发展,并拉动了镇域三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石总场北泉镇打造了一个高起点、高水准的区域经济发展平台。 以城镇化建设, 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 实现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石总场北泉镇在“场镇合一”的城镇化建设中,坚持把立足民生、关注民生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地改善了石总场北泉镇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团场人创造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截至目前,城镇的供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达到64%,集中排污达到70%,形成或正在形成城镇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通网,楼房天然气全部入户,城镇发展承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大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了职工群众关心的学校、医院、社区、文化设施,镇区绿化率达到35%。 三是加强了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据了解,2011年石总场北泉镇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和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8875套,实施了环境治理,绿化造林等生态环境工程,促进了“环境良好”城镇化建设。 展望“十二五”,正处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时期的石总场北泉镇,已欣然制定了场镇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末,场镇生产总值确保完成60亿元,力争达到70亿元,经济总量争取占到师市经济总量的1/8、兵团经济总量的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0:30;“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亿元以上。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发展中的点滴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