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提琴,迷人的忧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1:5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在西洋古典乐器中,大提琴就像单簧管和长笛,时尚的杀伤力非常巨大,当然,最新的时尚已经把中提琴加入进来。相比曲目量庞大的钢琴和小提琴(你可以把它们尊为古典音乐乐器家族中的“国王”和“王后”抑或“王子”和“公主”),大提琴的曲目量很有限,专门的奏鸣曲之外,如果曲目再行扩展,就需要改编了。对于初次聆听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大提琴其实是最好的入门乐器,它的声音有沧桑感,所谓如泣如诉的形容很适合大提琴的音色和表现力。当然我知道很多人迷上大提琴并不是因为有板有眼的贝多芬或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鸣曲,也许是脍炙人口的德沃夏克,更多的是因为圣-桑的《天鹅》或改编的“小品”。这些小品摒弃了炫技,以描绘性和抒情性的笔触呈现音乐的声音之美和旋律之美,相信无论是谁,都无法抵御这般销魂蚀骨的声音魅力。

  刚刚听过秦立巍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与钢琴作品专辑,这种销魂蚀骨的感觉再次回来了。这大概是我继米沙·麦斯基的“舒曼”专辑之后,听到的第二张大提琴作曲家合集,其中既包括篇幅较大的g小调奏鸣曲,还有《前奏曲》、《东方舞曲》、《练声曲》、《旋律》、《春潮》、《献给儿童》等优美小品。为秦立巍钢琴伴奏的张小惠还专门为这次录音改编了作曲家的钢琴曲《D大调前奏曲》(作品23之四)。

  秦立巍是我比较熟悉的中国大提琴家,曾多次听过现场演奏,多为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协奏曲。我真正喜欢他的琴声是去年听了他和张小惠为DECCA录制的五首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完全是气象全新的大家风范,直接而细致的录音不仅传达出二人精湛的技法和默契的配合,关键是将二人高级而不失激情的音乐品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经过多次聆听,我已经把这个版本列入“佳片”之列,经常放给来做客的朋友们听,因为这么好的音乐出自我们的音乐家之手,是一定要大听特听的。

  尽管贝多芬的奏鸣曲拥有绝对的“可听性”,但对于喜爱大提琴的朋友来说,隆重推荐这张我刚听过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是有功德的事情。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特点与大提琴的音色十分吻合,也就是说在大提琴的琴弦上洋溢着很浓厚的肖邦味道。《g小调奏鸣曲》的四个乐章是忧伤情绪的四张面孔,秦立巍和张小惠的演奏结构统一,指向坚定,层次变化丰富,而且自始至终保持兴奋的聚焦,可谓用心在演奏。我最惊喜“诙谐的快板”乐章,阴晴与快慢的对比生动鲜活,感人肺腑,特别是二人的声部衔接密致而紧张,热度极高,那种全神投入的状态甚至比马友友和埃克斯的演奏更具动人力量。紧随其后的“夜曲”乐章无疑是全曲最具动听性的部分,也是整个专辑的情绪核心。秦立巍的力度拿捏恰到好处,可以说是非常不简单地控制了情绪的平稳,从而使抒情没有陷入泛滥的泥潭。这就是音乐的格调,可以流于俗,也可以趋向雅。琴声饱满、浓郁,却举重若轻,流露出高贵的傲意。色彩绚丽的末乐章其实是最见秦立巍和张小惠功力的段落,丰富的技巧展示和情感挥洒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忧伤的阴郁一下子释放得那么彻底,那么决绝,以至于我很怀疑拉赫玛尼诺夫是要给被题献者布兰杜克夫一个施展华丽技巧的空间,还是他自身已经从忧郁的梦幻中醒悟过来。

  作品2的两首小品虽无技术难点,但第一首“前奏曲”却是非常著名的大提琴小品,它像一首精简的抒情小诗,要求演奏者气息平和匀称,娓娓道来,情绪的逐渐增量点到即止,在短促的乐句中达到收束的渐弱;第二首“东方舞曲”同样要求沉静的冥想式节奏,钢琴奏出舞蹈型,大提琴仍以吟咏的意态轻歌曼舞,结尾处的一段急促道出匪夷所思的玄妙,应该说画面感十足。在我还没有留意到其他演奏版本时,秦立巍和张小惠的演奏给了我关于这两首小品的全部认识。当然由张小惠根据《D大调前奏曲》(作品23)改编的大提琴与钢琴版同样是我目前对该曲唯一的认识,大提琴那绵长起伏如泣如诉的旋律,很难把它和一首钢琴曲联想起来,其沉思的表情和愁肠纠结的弓法相信会使此曲很快跻身大提琴经典曲库之中。曾经被改编成多种表现形式的《练声曲》,我也是第一次听大提琴版,秦立巍的演奏表现出情感的多个层面,非常有感染力,特别是接近高潮时的音色,华丽清高,洋溢着十足的拉赫玛尼诺夫抒情风格。相对而言,《旋律》是一首情绪上比较明朗的乐曲,秦立巍流畅的运弓奏出如歌的诗意,自然的呼吸伴随丝缎一样的质感,是大提琴最迷人的声音。《春潮》有令人熟悉的曲调,大提琴像人声一般传达出对春天的渴望和欣喜。《献给儿童》更像是一首摇篮曲,秦立巍的把握很准确,每一个变奏都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呼吸却宽广大气,听来是那么安静且熨帖人心,在这里倒是显得张小惠的钢琴声有点响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