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建行否认”银行暴利”,很强很暴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10: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3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年报显示,2011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6694.39亿元,较上年增长25.48%。这引起了坊间“银行暴利”的说法。对此,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在26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设银行并不存在暴利问题,而银行和实体经济效益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建行并不存在。建行去年每天盈利约4.6亿元反映的是企业规模大小,和利润薄厚无关。(3月27日《北京晨报》)
其实,庞秀生并非第一个否认“银行暴利说”的中国银行业高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各大银行老总,都不约而同地称银行业高利润主要得益于资产规模扩张,总体资产回报率并不高,“不能说暴利,只能说是厚利”。
不过,民生银行是一个例外。在该行公布年报时,行长洪崎说过“银行业利润太高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这样的话。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比,民生银行只能算是一个小行,2011年它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且不好意思公布年报,那么其它大行就可想而知了。
“银行暴利说”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银行业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高度管制、市场化程度偏低、社保体系不完善的基础上。公众投资渠道少,就医、就学、买房需要大笔资金,只能把钱存到银行里。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已把存款的公众当成了摇钱树。
其实,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市场上会有一个平均利润率,不可能存在某一个行业利润特别高的现象。从客观讲,中国的银行之所以能“两头食利”——一方面通过压低储户存款利率,直接向储户“收税”;另一方面发明出“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费,从顾客身上掘金,其“暴利”模式并不仅仅是银行本身的问题,而与目前的金融体制有关。
或许,世界上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某段时间内的确比中国的利差还高,可那多半是在资金短缺且风险较大的时候,一旦形势发生逆转,利差就会变得很小。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一直比较大,且相对固定,已经成为银行业垄断的有力工具。
进一步分析,建行的暴利并非来自管理和创新,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垄断和制度保护。银行与公众是一场有输有赢的“零和游戏”。当然,在这场“零和游戏”中,银行肯定是赢家,而且赢得很大,而公众永远是输家,而且输得不明不白。
建行老总对“银行暴利说”的辩解很强很暴力,不值一驳。正是在垄断政策的保护下,2011年,建行实现了令人炫目的16694.39亿元净利润,造就了特定群体动辄百万、千万的高年薪。建行的暴利是公众的痛,我们呼吁银行们不能再这样不知足,不能只把公众当成获取暴利的摇钱树,而应该主动减少各种乱收费,并还利于民。(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遏制银行暴利的根本是打破垄断
山西晚报:暴利银行已成最大中间食利者
银行暴利隐藏深刻危机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