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官民比”在中国没有说服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0:0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官民比”在中国没有说服力
一些人皆尽知的事实在缺乏可信数据佐证的背景下,往往只会越发的扑朔迷离,眼下涉及中国公务员人数与供养人口之比是高是低的争论,就是这样一场不着边际的交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不久前提出:由于乱设机构和乱定级别,现在领导干部的职位数超编和公务员超编现象严重,“官”满为患,我国公务员已达1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0万人。此话一出焦点随之而生,公众当然想知道自己到底供养了多少公务员,因为这与自己的福祉密切相关。

  不过,中国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很快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我国有1000万公务员的说法不实。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公务员为689.4万人,近两三年公务员年均增加15万人。为了增加说服力,权威部门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总人口133972.5万人为基数,简单计算得出了“2010年我国的‘官民比’应为1:194.3”的结论。

  如果“1000万公务员的说法不实”,那么,中国194人养一名公务员的数据就一定是真实状况?由此比较所得出的中国“官民比”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依据就无可辩驳?中国公务员人数有多少可存疑待考,只是这个“官民比”数据的引入,似乎并不能成为中国人分担公务员成本低的铁证。

  “官民比”就是一个国家财政供养人数和人口总量的比值。以这样一个比值与其他国家相比,得出中国“官民比”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不可信首先在于,每个国家对“公务员”的界定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可比性的前提事实上不存在;其次,即便是公务员局人士给出的公务员数据中,也并“未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知道中国的“事业单位”是在“政府财政供养”这一标准之内的,缺少了“事业单位”的数据,这个很低的“官民比”数据还能理直气壮吗?更何况,就老百姓的普遍感受而言,由政府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在中国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字,至少真实的“官民比”肯定比现在公布的要高得多。

  纠结于中国“官民比”的这个数据,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数据存在人为的缺陷,也不在于这个数据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问题的核心依然在于,中国194人养一名公务员的“低供养率”,既没有令供养者感到轻松,又没有看到公务员队伍为纳税人服务的高效率。更何况“官”满为患难以否认。

  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一个局长,更有14位副局长;一个区的部门可以有这么多位副局长,某个市的政府也可以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而拥有19个副厅级以上干部,7个正厅级的广东省农业厅其实也顺理成章。另外,不仅是“官”满为患,直接为官员服务的秘书也是官,官员的司机同样由财政来买单;再加上那些没入编却要行政来开支的“临时工”、“编外干部”,这又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

  所以说,“官民比”没有实际意义,中国人供养公务员的成本高昂才是问题所在,也就是说,“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这方面的数据已经很充分,仅“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费来看,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有专家称,在很多地方,一些领导70%的时间都花在酒桌上;而一家媒体的相关调查显示,85.5%的人直言当前公务接待问题依然严重。公务接待问题长期存在的事实证明,政府的公权力没有受到约束,至今也没有向公众公开的习惯。由此看远远低于他国的“官民比”数据,又有何说服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