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油价令美欧经济承压 亚洲央行或暂缓放松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3: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强和风险情绪改善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球油价再现飙升之势。在老百姓纷纷抱怨“油比奶贵”、“油比酒贵”的同时,各国政策制定者也感受到了高油价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炙烤。渣打集团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27日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称,高油价正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美国复苏或因此受阻,欧洲衰退或因此加重,而亚洲国家考虑到高油价带来的通胀效应,有可能会放缓或暂停降息步伐。

  能源价格高企或重创美消费开支

  高油价被认为是继高房价和高失业率之后,美国消费者的又一关注重点。数据显示,目前汽油销售额占美国零售总额的11.2%,比1992年至2003年间的7.4%有显著提高,但仍低于2008年9月12.4%的水平。美国消费者从2005年开始减少汽油用量,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油价上涨87%,导致2008年汽油消费量严重下降。这与2008年下半年失业率骤增、衰退加剧有很大关系。即使在经济复苏阶段,消费者仍坚持节约的消费方式。本轮自2011年初开始的油价上涨使得实际消费再次戏剧性下滑,现在处于与1998年一季度相近的水平。同样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和2011年间27%的油价上行使得可支配收入下降0.1%。2011年12月下旬至今,美国汽油价格平均上涨9%,这已对2012年一季度美国消费性开支造成了损失。

  根据渣打的模型预测,现价为每桶108美元的WTI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如果升至每桶120美元或150美元,则将把美国汽油价格推升到每加仑4.25美元或5.30美元,消费者可能因此分别减少汽油消费量3%或10%。根据渣打提出的美国家庭2013年可支配收入略增0.5%的预测,则油价上扬可能令其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0.4%。“这很可能降低美国的消费者存款率,并打击个人消费支出,导致其GDP下降约0.5个百分点,按年率计算则下降1.4个百分点。”王志浩表示。他认为,根据渣打对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1.7%的预测,虽然油价再现2011年的情形将令人担忧,但预计影响不会是灾难性的。不过,如果WTI原油价格升至每桶150美元,那么消费者对增长的贡献将被抵消殆尽,而这还没有考虑油价上涨对贸易的冲击作用,这个冲击“甚至有把美国推入经济衰退的风险”。

  (责任编辑:林秀敏)

  

  石油危机阴霾或加重欧元区衰退

  能源价格上涨令本已面临经济和信贷紧缩的欧债国家愈发感到雪上加霜。王志浩认为,在欧元区油价已处于历史高点的当下,许多已身陷债务危机的国家可能会进一步面临石油危机。目前,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120美元上下,较3个月前上涨18%,同比涨幅也在18%左右。

  “对于欧洲来说,如果油价稳定在当前水平,那它对通胀的影响将表现为限制或者延缓预期的欧元区总体通胀率下降,到年底CPI将维持在略低于2%的目标之上。”王志浩表示。尽管目前欧元区总体通胀率同比增长2.7%,远高于目标,但由于地区经济活动情况比一年前更加糟糕,渣打预计欧元区各国政府很可能把油价进一步上涨看作经济增长的额外障碍,而不是中期通胀威胁。“与美国不同的是,欧元区没有受益于下跌的天然气价格,因此对于石油供应冲突导致的油价飙升,政府可能回应以诸如降息之类的政策放松,而不是像2011年4月和7月那样的政策紧缩。”王志浩说。

  根据渣打的模型,如果油价上涨到每桶150美元,并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个价格,则2012年欧元区GDP增长可能会下降1%至1.2%,通胀可能在2.9%左右。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油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损害将直接影响其公共部门财政状况,渣打预计区内财政赤字将在占GDP3.9%的基准之上上升约0.4个百分点。此外,渣打研究团队认为,在油价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欧洲进口总体需求将下降,而对受益于高油价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将上升。不过即使如此,渣打仍预计每桶150美元的油价将导致欧元区经常账户财政赤字高出基准赤字(即占GDP的0.2%)0.8个百分点。

  油价持续上涨或阻挠亚洲央行降息

  对于正在积极应对经济减速的亚洲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可能会令其央行再次面临两难抉择。自去年后期开始,许多亚洲经济体央行已开始部署放松货币政策。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已下调了政策利率,中国也已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王志浩认为,最近油价再次上涨及其对通胀的影响或使得一些亚洲经济体央行暂停降息或者延缓降息周期的开始,不过尚不太可能从降息转成加息,除非油价更大幅上涨并通过其他商品价格和通胀预期给通胀带来第二轮影响。

  渣打研究显示,北海布仑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20美元到125美元之间时,给亚洲带来的通胀效应可能是有限的。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2011年大部分时间里,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油价都在每桶100美元以上。2008年第二季度和2011年第二季度北海布仑特油价同比增长了80%至90%,而目前油价涨幅与那时相比是温和的;其次,这个级别的涨价是可通过炼油企业的边际利润率和特定经济体的财政措施消化掉的,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第三,亚洲货币升值已帮助减轻了输入型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降息策略的央行可能转向‘静观其变’的状态,降息的步伐可能会放缓。”王志浩说。“另外,来自美国的更乐观经济数据可能也会促使亚洲经济体央行不那么激进地降息。”在过去油价和商品价格飙升时期,有些亚洲经济体央行认为涨价源于供应方面的因素,认为地方货币政策不可能在减轻通胀方面产生实质性影响。“无论如何,出于管理通胀预期和维持合理实际利率进而确保外汇稳定的需要,政府会采取从紧的政策。”他表示。记者陶冶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