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孝工资”是聪明地作秀还是养老新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3: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山东滨州一家公司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至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所谓“孝工资”,是公司代替员工尽孝道的一种企业行为,该项资金由公司独立承担,与员工工资完全分开。此制度从2007年在高管层实行,2010年对7000名员工推出。
“孝工资”式软福利是聪明的作秀
企业从来都不是福利公司,任何的福利都出在自己身上,这本就在情理之中。难不成“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要企业和公司来辅佐实现?显然不切实际。类似“孝工资”式的软福利,笔者认为是聪明的作秀,在待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员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毕竟,工作不仅是为了工资,更是为了挺直脊梁做个有尊严的“人”。
孝敬不应仅止于“孝工资”
就像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困境那样,现在的年轻人为生活奔波,孝顺即便“心有余”,也可能感到“力不足”。物质的泛化和压迫,早就让人们有工作没生活了。因此,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维度,破解尽孝和忙碌的难题,俨然变成无解。有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明了当及时尽孝,我想时间会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因此,像滨州这公司发“孝工资”至少就是一种尝试,尽管这些还不够。
不伦不类的“孝工资”不值效法
尽管发“孝工资”会起到某些积极作用,正如该企业一位负责人所说,“让员工工作得更‘舒心’,让员工父母更‘放心’”,但不能不说的是,此举暗含着这样的推论:员工大抵是不愿尽孝心的,他们舍不得从工资奖金中拿出几百元钱给父母,所以只好由公司代劳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既然已被公司认为不孝,那些愿意尽孝的员工也懒得孝敬父母了,何必按月给父母寄钱呢?如此,该负责人所说的“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岂非成了一句反话。
“孝工资”应为构建企业文化的样本
与国外成熟的企业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起步晚,甚至,这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企业由大变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企业还将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漠视了对员工的基本权利保障和人性关怀。随着企业发展的递进,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对企业文化建设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如何实现在创建方式上有所突破,“孝工资”则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代为尽孝”,不妨上升为法律义务
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仍然是我国应对老龄问题的首要对策,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异常沉重。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帮助子女切实承担起养老义务,共同解决好养老这一重要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时期,企业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越来越多的辅助养老责任,为子女养老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以最大限度地解除企业员工的养老之忧。也就是说,在中国老龄社会中,企业“代为尽孝”或者“帮助尽孝”不仅仅是道德义务,甚至有可能变为法律义务,成为全社会积极应对老龄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企业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发放“孝工资”的企业深谙留人之道,每月看似多发几百元,实则轻易拥有了强大的后援团。试想,连员工父母都交口称赞的企业,员工又怎会偷懒懈怠、轻易离职?更说不好也许”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未来我们如何养老是全社会都要面对的沉重话题。那么,除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外,能不能通过企业分担养老重担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