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部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政府放权成共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0: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郑升 2012-03-30 00:33:47
广东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棋至中局,迎来了最为关键的转变。
2012年3月24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佛山市调研时,针对此前大部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示:大部制改革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不改革会造成更大的问题,相比之下还是要改。
不久前,广东省佛山市数个政府部门被曝出副职“扎堆”现象,个别部门甚至有多达19名“副局长”,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面对质疑,佛山市编办给出的回应是:这是大部制改革过渡时期的做法,而要解决副职“扎堆”的问题,还需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组织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逐步优化。
膨胀与精简
佛山所遭遇的舆论对副职“扎堆”现象的质疑,此前已有先例。
2012年2月10日,深圳市原科工贸信委低调摘牌,其各项职能被分拆放到新成立的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至此,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部门,在各方关注中经历了一个由合并再到拆分的完整过程。
深圳市原科工贸信委成立于2009年7月底,彼时,深圳市启动的大部制改革一次性削减了15个政府部门,精简了1/3的机构。在重新组建的7个委员会中,深圳市科工贸信委由深圳市原贸工局、科信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和信息办5个部门组成,被称为是“巨无霸”部门。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建设中间环节,增加效率并减少工作量,而最后就是要减少管理人员。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表示,“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结果,有问题就要改,改了遇到问题就要进一步深化。”
广州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利文认为,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所在,不在于部门之间的组合或分拆,而应该是转变政府职能,对行政职能的梳理和简化,简而言之,就是“大部制改革要发生‘化学变化’,单纯的‘物理变化’并不能实现大部制改革的要求。”
王利文介绍,大部制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原有的很多部门分分合合调整了几次,尚未触及大部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因此,就会存在大部制改革后,机构管理人员过多,基层公务员担忧上升通道,行政职能并未显著提高等问题。
政府放权成改革共识
面对质疑,佛山也在探索破解副职“扎堆”现象的方法。
佛山市编办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将通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政府管理权限向社会组织的转移,并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体系,解决政府职能中的“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政府要下放权限,也是为自己‘甩包袱’,只有这样大部制改革才能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王利文说。
而这样的尝试,在顺德早已开始。
2011年9月,顺德在此前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一套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方案,方案内容可以总结为九个字——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
社会体制综合方案的核心制定者,顺德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解释,顺德在2009年完成的大部制改革中,将原有的41个政府部门合并为16个,但部门职能未做大的调整。
而随着顺德经济的发展和辖区人口的增长,政府承担的职能事务也在急速膨胀。在被赋予地级市管理权限后,顺德各部门职能扩大,日常事务让很多公务员疲于奔命。
“不向社会放权,我们16个部门是难以应付社会管理需要的。”李允冠解释,这很容易导致政府部门进入“精简又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中。
如是,在顺德制定的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方案中,一些原属于政府部门的权限,被下放到新成立的社会法人机构之中。李允冠介绍,顺德将在七个方面组建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工业园区开发、保障房建设和管理、人才引进和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部门。
一位长期关注顺德改革的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后,被下放出去的部门将成为独立运营的法定机构,“涉及到的部门领导采取分流方式,基本都会被消化掉。”
“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后,我们还要对公务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组建一个小而强的政府。”李允冠说,小政府不是指部门少、人员少,而是转变政府职能,“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不要去管。”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大部制改革一旦“扣动扳机”,就只能向前推进不止,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政府简政放权,其后依次是社会组织壮大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共治。
记者了解到,目前顺德有关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法定机构,筹建工作已经完成,其他六个方面的筹建工作也将在今年6月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