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端酒店“油水”大 中外商家竞折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15: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众商纷纷觊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皆源于对未来消费市场的信心,而未来是否会如他们所愿似乎没有人可以保证。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建造的高端酒店数量来看有过剩的嫌疑,类似的隐忧从数年前开始至今从未停止过。在高楼耸立的都市,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高端星级

  众商纷纷觊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皆源于对未来消费市场的信心,而未来是否会如他们所愿似乎没有人可以保证。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建造的高端酒店数量来看有过剩的嫌疑,类似的隐忧从数年前开始至今从未停止过。

  在高楼耸立的都市,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高端星级酒店,时尚的外观被看做城市里的地标建筑。近年,国内本土企业大举投资兴建高端酒店,国际酒店巨头们纷纷逐鹿加入战局渴望分得一杯羹。

  据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2月全国住宿餐饮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261.0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虽有所回落,但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项目也纷纷开工,预计全年的投资额涨幅约在30%以上。该报告中同时指出,过去3年全国星级酒店的数量整体年均增长率为6%,而五星级酒店数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目前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已有651家,并且在建的有500家左右。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将突破千家。

  快捷酒店跨进高端

  进入2012年,高端星级酒店的增长势头尤其猛烈。涉入开发高端酒店的行列中,特别是原经济型酒店企业的介入尤为引人关注。

  七天、如家是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先驱代表。目前如家在全国的店面数量1400家,而七天略逊一筹达到1000家。年初,如家集团CEO孙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家将进军高端酒店领域,未来5年内计划将如家集团旗下的和颐酒店的规模扩大到四五十家。酒店的标准绝不低于四星级,主要是为满足中国渐渐兴起的消费市场,投资的目标也从沿海城市逐步向内陆城市转移。

  七天酒店也不甘落后,在七天酒店成立七周年的庆典仪式上,七天CEO郑南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全力进军高端酒店市场,并介绍到今年已正式启动进入该项目的计划,目前有专业的团队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筹备工作。他本人对高端酒店市场信心满满,“中高档酒店市场在中国的

  潜力并不比经济型连锁酒店小,对于既讲究效率又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来说,对中高档酒店有实际的需求。此前很多高星级酒店与地产结合,可以不用太多考虑经营靠土地升值就可以赚钱。但是随着北上广深等圈地周期结束,我认为高星级酒店的盈利肯定将会越来越依赖于管理。对于这个市场,我一直十分看好。因为一家中高端酒店的利润是一家经济型酒店的10倍。”

  外资疯狂布局

  本土经济型酒店纷纷加入市场竞争序列的同时,国际酒店巨头们也加快了在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的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喜达屋、希尔顿、万豪等在内的主要十个品牌的国际高端酒店公司近5年将在国内开设不少于623家店。

  近日,全球最大的饭店及娱乐休闲集团之一喜达屋集团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旗下的威斯汀品牌计划今年在亚洲增开7-8家酒店,以应对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者需求。其中6家将在中国,到年底中国威斯汀酒店总数达到20家,2013年底前还将在中国增开4家。而该集团的另一品牌喜来登

  计划于2012年内在中国新开12家酒店,预计到2015年为止将其在华酒店的总数增加到近80家。

  与此同时,另一国际酒店业巨头洲际集团计划在5年内,将其设立于中国的酒店由目前的170家增加至300家。这些项目的合作方包括了本土知名房地产发展商保利、万达和世茂。希尔顿、万豪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也将中国视为拓展的重点目标。据悉,万豪在中国签约的酒店已经超过100家,希尔顿则计划未来4年内再开100家新酒店。欧洲最大的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集团2013年将在中国新开50家酒店,到2015年其大中华区酒店数量将在目前110家的基础上增长3倍。

  酒店业巨头们在华拓展步伐的加快,源自于其对中国酒店市场前景的看好。洲际集团在其2011年全球半年报中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表现最强劲”的市场。预计中国酒店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酒店房间数量届时可能达610万间;2039年酒店房间数量或增至910万间,约为美国目前的2倍。

  过剩的隐忧

  众商纷纷觊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

  皆源于对未来消费市场的信心,而未来是否会如他们所愿似乎没有人可以保证。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建造的高端酒店数量来看有过剩的嫌疑,类似的隐忧从数年前开始至今从未停止过。

  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统计,酒店经营市场周期跟宏观基本面联系是0.914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当GDP上涨10%,酒店业绩会上升9.14%,而供给也随之增加。2001年-2009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5%,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酒店业的投资增量从2000年开始到2008年,五星级酒店年投资额增长高达361%。

  记者的一位从事酒店管理十多年的朋友亲身见证了这一变化。“10年前,北京的五星级酒店屈指可数,随着外资品牌酒店的大举进入,目前北京的五星级酒店已经超过20家。”一位业内的人士向记者讲到,“现在不单单是专业的酒店集团在国内兴建高端酒店,很多投资类企业也在搞开发。一方面是源于未来市场的诱惑,其次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三线城市的地价依然存在上升的空间,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地价上涨就可以保本,所以很多人依

  然对开发高端酒店饱有热情。”

  如何求胜

  国际巨头与国内地产商的强强联合,为外资酒店的入住提供了很多先决的条件。国内高端酒店市场渐渐被割据的同时,很多本土酒店企业已面临逐步被边缘化的窘境,面对竞争的困局,国内酒店将如何求存是业内正在探索的共识。

  很多行内资深的人士总结到,纵观现代的高端酒店行业,呈现出高、精、特发展特点。

  “高”即投资的高投入,五星起步,更有甚至打造白金五星或超五星为宣传噱头。硬件设施投资奢华、电子科技智能化融入其中、高薪聘请世界一流酒店管理品牌进驻。需要注意的是,高投入的奢华未必代表着能被公众接受的品味与舒适。

  其次求“精”,指的是精品酒店。精品酒店专指提供独特的个性化居住环境和服务产品的酒店。精品酒店具有:市场定位高端、规模精小别致、服务体贴入微、设计风格独特、既时尚又有创新等自有的特质,迅速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落户。可预见的是中国精品酒店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将会带动本土品牌提速诞生,不久的将来,精品酒店将在中国蓬勃发展,也是未来高端酒店市场发展的主方向。

  最后是“特”,指的是以各类文化为主题的酒店。主题酒店是以酒店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质为素材,围绕这种主题建设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酒店氛围和经营体系。体验性则是这类酒店所追求的本质。

  很多国际巨头在进入国内市场时在装修风格上也选择了向中国文化的倾斜,而这些都是“特”的经营理念。在高端酒店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的今天,不论从装修,还是服务上能够与中国文化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或许会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