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赢创未来的增长主要在亚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3: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清

   欧债魅影尚未散去,全球金融风暴的余威仍令全球各大采购商心存顾忌。这使来自德国的创新型工业集团——赢创工业集团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

   赢创工业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俞大海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未来赢创的增长主要是在亚洲,亚洲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大中华地区。大中华地区对赢创全球的增长都非常重要,在后续的投资比例中,大中华地区将会占很大的比重。”特种化工是赢创的核心业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此前,赢创刚刚发布2011年财报。2011财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145亿欧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28亿欧元,均创历史新高;而在大中华区,其总销售额也超过了12亿欧元。

   “未来我们会加大在亚洲的投资,从而使亚洲的销售额在全球的比例占到30%。其中,大中华区将占很大比重。”俞大海说。

   赢创工业集团的前身是全球著名的特种化学品生产商德固赛,2007年经整合重组后,更名为赢创工业集团。

   1990年,俞大海加入赢创。俞是位出生在上海的德籍华人,1981年赴德留学。2006年他出任德固赛大中华区总裁,并于2011年晋升为赢创工业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他认为,中国市场拥有美好的前景。

   赢创未来增长主要在亚洲

   《21世纪》:由于国际油价高企,目前全球各大化工巨头均深陷业绩滑坡泥潭,赢创是如何实现增长的?

   俞大海: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化工业之所以均陷入业绩衰退泥潭,是因为原油的价格高企,而以原油为原料的化工品却无法顺利的将高企的油价成本转移给下游市场,因此化工业的毛利空间被压缩,一些生产低档大宗化工品的企业甚至不可避免的出现亏损。

   而特种化学品凭借高质量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技术。特种化学品另一个特点是应用领域广泛,但在单个产品中的用量却不大,因此下游企业对其价格的敏感度也不高。

   正是由于赢创在其核心业务特种化工领域拥有优势,因此2011年实现销售额145亿欧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28亿欧元,均创历史新高;而在大中华区,我们的总销售额也超过了12亿欧元。

   《21世纪》:中国市场在赢创全球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俞大海:简单地说,未来赢创的增长主要是亚洲,亚洲的增长主要是大中华地区。大中华地区对赢创全球的增长都非常重要,在后续的投资比例中,大中华地区将会占很大的比重。

   现在,欧美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增长空间并不大,而且由于欧债危机,目前欧洲的客户对市场前景表现十分谨慎。相反,中国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即便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到7.5%,放眼全球来看,这也是一个极为可观的增量。为了巩固和扩大在这个市场的优势,我们将在中国继续积极投资布局,这是我们不变的承诺。

   扩大投资中国

   《21世纪》:那么未来赢创在中国具体会有哪些投资?

   俞大海:我们计划在2015年将销售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亚洲占全球销售额的30%。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还将在亚洲进行20亿欧元的投资,大力扩展包括基础研发在内的创新活动,到2015年将增加2000名员工。

   从2011年年初开始,赢创已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超过3.5亿欧元,兴建新的生产设施;我们在建和筹建的工程有三个,涉及有机特种化学品、异佛尔酮和异佛尔酮二胺及过氧化氢(H2O2)等产品,投资额均达数千万至过亿欧元;此外,我们还将在上海、台湾动工新建、扩建了两个创新和研发工程。

   《21世纪》: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赢创大举投资中国的信心何在?

   俞大海:“两会”期间温总理提出中国今年经济计划增速7.5%,看似比过去低了些,但这也是全球最高的增速;而且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消费升级,这给特殊化学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比如,化妆品、高速公路建设、涂料的需求都在急剧扩大,这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上面提到的我们的三个在建筹建项目就是针对个人护理、涂料等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建设的。

   《21世纪》:您如何评价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俞大海: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新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方面所做出的一贯的重大的努力。中国企业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强大,也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所以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领域,中国能够遵循全球最高的标准,也完全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当然,我们完全遵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要求,同时也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法务体系,强有力地保护我们自身的知识产权,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这么做的。总的来说,我们采取的做法是积极参与——如果我们的团队不了解应有的技术和知识,我们在中国的创新就不可能成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